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尚处在起步阶段 ,但是已经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到目前为止 ,很多种农作物已经有了不同改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种 ,部分农作物的不同改良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种已经进入商品化种植 ,并且商品化种植的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广大发展中国家分布面积不大。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跳出了以前农业生产的基本思路 ,通过改造农作物以增强其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来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面临人们对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产业化是否会危害人类和环境的担心、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不完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体制落后等问题。需要从强化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和知识宣传、强化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深化农业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体制改革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不是器物遗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精神规定,传统是在现代文化运行中生成的事实和意义的复合,是由不同时代的变异体组成的连续体。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和文艺学中并不存在截然的断裂。所谓话语霸权在当代中国也只具有十分有限的意义。中国当代文艺中也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典范。传统的生成类似于基因的生成,但基因制约性在当代条件下的受到限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对全球化冲击,我们的文艺学应具有无为和有为相统一的智慧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手段,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作了比较.并讨论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肥胖基因     
肥胖症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肥胖症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自肥胖基因被克隆以来 ,针对肥胖基因的结构、突变、表达及其产物的生物学作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肥胖基因的发现和定位、结构和突变及其产物———瘦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对肥胖基因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了作为达尔文主义新发展的社会生物学在基因水平上力图恢复人的自然本质的努力,并分析了这种把人向基因的还原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影响,以及这种还原使人对自身及社会科学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以及可遗传等,该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催生了基因编辑的风险。按照基因编辑的目的,可将基因编辑分为治疗型、预防型和增效型三种。增效型基因编辑以及将人类胚胎植入动物体内或将动物胚胎植入人体内的行为,严重违背医学伦理且造成人类毁灭危险,应属于刑法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中的情节严重。其他基因编辑行为也应视情况构成毁坏财物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盗窃罪等。此外,为实现罪责刑相适应,需在相关行政法规中制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出现重伤或死亡结果时,根据行为人主观罪过视情况认定为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8.
Genomic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only 1.2 per cent of the genome is devoted to protein coding sequences (the most commonly invoked definition of genes), and that much of the remaining sequences are employed in regulation – that is, in responding to signals, first, from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of the DNA, but ultimately from the distal environment – from the cytoplasm, from the environment outside the cell, and finally, from the environment beyond the organism. Such signals are not restricted to the simp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imuli that impinge directly on the DNA,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ll, or even on the body as a whole: organism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s have receptors for forms of perception that are not only more complex but far longer range. Humans have especially sophisticated perceptual capacities, enabling them to respond to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visual, auditory, linguistic and behavioural/emotional signals in their extended environment. Research has recently begun to show that responses to such signals can extend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level of gene expression. The question is this: to what extent are we witnessing (at last) a rapprochement between the natural science of biolog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nd to what extent do the new promises of synthesis merely reflect an expansion of older reductionist aims, threatening once again to marginalize rather than incorporate the insights of cultural analysis? As in my earlier discussion of the nature/nurture debate (2010), my focus will be restricted to the Anglo-American context.  相似文献   
9.
10.
专利池是专利的"强强联合",是技术垄断者的再次集中。在发达国家纷纷发展基因专利技术,并试图对我国进行技术包围之际,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思考本国基因专利池的构建。本文从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专利制度本身出发,分析了专利池的优点和专利池的组建经验。同时对我国的基因产业实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提出了建立我国基因专利池的4种可能,论述了应该如何构建基因专利池以及基因专利池的反垄断规制。以期加速生物时代我国基因专利池的构建,并促进我国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基因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