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性地质工作是相对公益性地质工作提出来的。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得到初步加强的同时,如何利用网络管理促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加快发展,是当前政府部门和地勘单位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为中小矿业企业提供了公正、平等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网络管理任务是:制定网络战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培养知识主管;疏通交流渠道;创造智力群体;发布详实信息。实现以上任务,需要有效的网络管理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2.
This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examines the sources of the persistent debate over the influence of disasters on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that characterizes the disaster research literature. Us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his paper highlights how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 systems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influence people's varied responses to disaster. Consistent with the emerging empha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on contextualizing individual behavior,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family, community, social structur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tress in disaster populations. It conclude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 practice, and research related to disaster recovery.  相似文献   
3.
在风险社会中,既存在着普遍性风险,也存在着特殊性风险,考察特殊性风险的形成与分配应从微观层面入手。文章从风险社会学的角度研究L市边缘地带H社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在梳理技术资料获取地质灾害风险形成的自然致灾因素之后,运用口头访谈方式直接从被访问者处获得一手资料,了解其个人生活史、进入社区的不同原因与方式、居住条件、生计方式等内容,探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形成的社会因素,最终得出该风险的分配原则:社会地位直接决定其风险地位。  相似文献   
4.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云南成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云南"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对我省地质灾害发育的特征、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直隶地区灾荒频仍.面对自然灾害,传教士采取多种方式救助灾民,取得了一定成效.传教士在本着博爱、慈善愿望开展赈济事业的同时,也带有改变教会殖民形象和吸引灾民入教的实用功利动机.正因为一些传教士过分注重赈济事业的传教目的,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传教政策,故而弱化了教会赈济事业的慈善色彩.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瘟疫频仍,经常爆发天花、霍乱、鼠疫、疟疾等重大疫情,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由于民智低下以及医学卫生条件的不发达等原因,许多人只能听天由命,出现求神驱鬼等消极迷信的思想。现代文学真实地展现了疫灾之下迷信之风盛行,产生了招魂、求神、躲病等形形色色的迷信救治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原  汤芸 《民族学刊》2016,7(1):81-87, 124-128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工作报告会,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学术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关于灾难的艺术呈现”这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兴玉 《阴山学刊》2009,22(6):13-16
环境哲学缘起于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哲学追问。灾害是环境问题的一种极端形态,并在当代社会中蜕变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常态”,因而有必要予以哲学考察。灾害哲学虽有可能从灾害学或环境哲学中产生,但迄今未戍为现实。而此二者之外的生态理性哲学则探究了世界的原初整体性,创构了生态化综合方法,因而为灾害哲学的探究提供了有益的启迪。不仅如此,生态理性哲学还以灾疫伦理为入口,为灾害哲学的研究作了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缩小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自然因素,论述了防灾减灾建设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确保实现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plored lived experiences and behavioral changes among 15 adolescent victims of natural disasters utilizing the behaviorism perspective. Volunteer adolescent victims participated in a semi-standardized open-end interview, and data were coded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theme, and content analysis. Results identified that participants' most prevalent themes for behavioral changes were isolation, social withdrawal, increased argument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avoid relationships, and over-protectiveness. Prevalent themes for lived experiences were moving to a new home, changing schools, and mother or father lost job.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hurricanes as their natural disaster experience. In conclusion, adolescent victims reported multiple behavioral changes that were a result of a natural disaster such as hurricanes. Likewise, these victims reported facing many lived experiences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