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植物精怪的动物化是一种世界性民俗现象,在中国古代则有“木精为青牛”的说法。究其原因,这一观念的出现大约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古代神话中植物神祗动物形貌的遗存;二是秦汉时期有“出土牛迎春”的礼俗,土牛、青牛与春天、树木关联在一起;三是中国古代有源远流长的青牛信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突出,这是“木精为青牛”说的民俗背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食文化大国,饮食是中国文化中美感和礼制最古老的源头。从历史溯源,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会如此盛行;但目前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日渐衰微之势;从长远和大处着眼,各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持多元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而不能趋一求同。  相似文献   
3.
梅与霜雪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中国咏梅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描写视角和表现方式。在与雪的类比中,展示梅花不畏严寒,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而在日本古典和歌当中,“梅”是作为春天的季语而为广泛使用的。梅花代表的就是迎春。且“比德”与“审美”的双重标准,奠定了中日咏梅诗歌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上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语言本身,也影响人们的交际模式.本文主要讨论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影响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日语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语寒暄语虽有一些固定用法,但在同一场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寒暄语,此外,同一寒暄语又可以用在多种场合。所以要想掌握并正确运用日语寒暄语并不容易。以日本人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和与熟人间见面时常用的寒暄语为例,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所使用的寒暄语,粗略地分析了日语寒暄语的一些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民俗活动都是一个综合的、世代相承的文化现象,它反映着特定的国家及民族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社会交往和民族心理。迎“春”礼俗就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民俗活动。本文针对中日两国的迎春礼俗的基本形态进行对比描述并简要分析迎春礼俗在日本的发展演变,以此说明日本文化的传承及变迁。  相似文献   
8.
问候语是人类使用频率很高、使用人数很广的一种言语。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问候语,能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性格和时代特征。“无它乎?”是我国最早的日常问候语,从中可以看出先民们艰苦险恶的生存环境,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表现了对他人的关爱精神;透视出先民们因畏而敬的原始宗教信仰以及民风习俗;体现出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变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问候语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Greetings、addresses和summons是人们实施言语始发行为的三大用语.通过对这三大用语的举例分析,说明只有依据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所用语句与语境和情景之间的关系,发话者才能有效实施言语始发行为,从而引发对方参与交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