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苯乙酮在负载型铑催化剂催化下的多相不对称氢化反应,结果表明在以1%Rh-γ-Al2O3-2TPPTS和1%Rh-SiO2-2TPPTS为催化剂,(1S,2S)-二苯基乙二胺(DPEN)为手性修饰剂和一定量的KOH用于苯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在反应条件为40oC,5MpaH2下,显示出好的催化活性,苯乙酮加氢产物的对映选择性分别达到了22.5%和25.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SiC表面氢化降低界面态密度的机理。采用缓慢氧化、稀释的HF刻蚀、沸水浸泡的表面氢化处理方法,降低SiC表面态密度。该方法用于SiC器件的表面处理,在100℃以下制备了理想因子为1.20~1.25的6H-SiC肖特基二极管,其欧姆接触比接触电阻为(5~7)×10?3?·cm2。表面氢化处理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欧姆接触所需的800~1200℃的高温合金,降低了工艺难度,改善了肖特基结的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手性铱配合物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氢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手性双胺双膦铱配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还原反应,45℃下反应,在苯乙酮、铱配合物、氢氧化钾的摩尔比为5000:1:2时,仍能得到51%的转化率和66%的ee值.讨论了各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价了负载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多相CO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及担体对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SiO2作担体,对生成低碳烯烃有较好的选择性,而Al2O3作担体,CO转化率较高。在320℃,[KRuCo3·Al2O3]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CO转化率为59.8%,对生成低碳烃的选择性可达463%,反应温度高于350℃时,主要产物为甲烷。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TC 4钛合金渗氢(1.0 w t%)后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XRD分析显示:在600℃/1h和800℃/2h渗氢后,样品表面β相的体积分数超过α相,从表面向内部存在氢浓度梯度;渗氢后β相衍射峰向左偏移;TC 4钛合金600℃/1h渗氢(含氢1.502w t%)后,在内部形成δT iH和T iH2相;而800℃/2h渗氢(1.081w t%)在内部只形成δT iH;α相的衍射峰发生宽化.在电镜下看到了由于渗氢(含氢1.078w t%)而形成的氢化物T iH1.97与T iH2,以及部分氢化物碎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助剂K2Co3、C(52)CO3、Cu(NO3)2和Mn(No3)2对担体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以及KCl助剂对γ-Al2O3和SiO2相体表面修饰,制成负载型Fe-Co双金属簇催化剂。考察其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较催化刑中添加助刑对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影响,为制备高活性和选择性的CO加氢催化剂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载体、分散剂、沉淀剂及其添加方式、活性组分前体和预还原等因素对油脂加氢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比较了进口催化剂和各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筛选出高活性非选择性油脂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硅藻土和Al2O3为载体,氧化镍为前体,Na2CO3和Na2SiO3为沉淀剂,采用把镍盐加入到沉淀剂中的中和方法,经预还原后用硬化油保护,制得的催化剂活性好于进口催化剂,加入一定量的碱性助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抗皂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钌多氧化物作为均相CO加氢催化剂前体,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釜式CO加氢反应,主要产物为低碳烷烃。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时间,合成气比(H2/CO)和溶剂对CO转化率以及产物分布均产生影响。根据原位红外对反应的监测结果,提出了钌多氢化物均相CO加氢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9.
报导了采用平面工艺制作a-Si∶H/C-Si HBT的基本工艺和测试结果。在Si-HBT的研制中,取得了H_(FE)=60、∫_r=530MHz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