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251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1321篇
社会学   276篇
统计学   1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ggressive behavior in pet dogs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dog owners across the globe, with bite injuries representing a serious risk to both people and other dogs.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dogs represents a challenging and controversial issue. Although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raining methods are now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humane technique to manage the risk of aggression, punishment‐based methods continue to be used. Unfortunately, there has been little scientific study into the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whether dog owners choose to use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to manage aggression in their dogs. As such,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how best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dog owners to use these methods remains extremely limited. This article uses a survey methodology based on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wner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s to manage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potential barriers and drivers of us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role of wid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owner emotional state, social influence, and cognitive bia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erceived efficacy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s and the perceived ability of owner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technique are both key factors predicting future intentions and current reported use. Future interventions should focus on enhancing owner confidence in the effective use of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echniques across multiple scenarios, as well as helping owners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al responses when they encounter challenging situations and setbacks.  相似文献   
2.
科学宣传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途径。科学宣传与经济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宣传通过提高人的科技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则为科学宣传提供物质支持和需求动力  相似文献   
3.
《红字》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 ,中外评论界就其主题研究见解颇多。在探讨其主题的道德意义上 ,西方评论界较普遍地认为《红字》中宣扬的是人生来皆有罪的清教教义 ,小说的主题是论罪恶。本文探析了《红字》主题的道德意义 ,即《红字》主题思想的主旋律不是论罪恶 ,而是论人性 (包括善与恶 ) ,论道德行为 (包括德行与恶行 )。它不仅无情地揭露和鞭笞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假恶丑 ,而且大力颂扬了人性和人类道德行为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劳动能力丧失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能力本质上属于健康权人格利益,不是独立的人格权。劳动能力的丧失是原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受到他人的侵害后而致使身体残疾的结果。劳动能力丧失赔偿的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生活来源丧失说,都存在缺陷,应当予以重构。在确定我国丧失劳动能力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论据时,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理论,即以劳动能力为基础的收入丧失说。在实践中,则要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劳动收入赔偿金、残疾用具费、生活上增加的必需支出、特殊医疗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隐喻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较理论和互动理论都从纯粹的语义学角度解释隐喻。本文在证明此种途径的偏颇和不足的同时,将隐喻置于语用学的视野,结合隐喻使用中所涉及的语境等诸多因素以及会话含义理论来探索隐喻的语用学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特色化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并指出在特色化建设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层次定位、类型标准和精品战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其辐射性、渗透性影响着人类法律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法的规范到法的形式 ,从立法内容到立法过程 ,从执法到司法 ,几乎无一不在数字技术影响的范围内。这种全方位的影响既为法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前提 ,又对法、法的运作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挑战和问题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共同推动全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诗歌中常常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自然,力求以自然自身呈现的方式呈现自然,使之与人的情感平等交融;而西方传统诗歌则将人的感受放在主位,以人的情感而不以自然的存在为依归,使自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中国诗歌的这种现象可从老庄的道家思想中追溯哲学本源,而西方诗歌的此种倾向亦可从其文化中天人相分的传统哲学内涵中寻求根源.  相似文献   
9.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以及某一国或某几国的国内法为合同的准据法。若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不是一个完整的合同法律体系,应允许当事人再次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意思自治原则。在一般情况下,若当事人选择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为合同的准据法,合同的准据法就有可能不是单一的,同时还可能会有国际惯例或国内法为合同的准据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复杂性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外语学习潜能开发的实质是指脑力开发,主要包括人的潜意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注意力等四个方面内容。按此内容,提出了潜意识与智力因素、潜意识与非智力因素、潜意识与注意、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与注意力等五个方面的外语学习潜能开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