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2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1014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阅读不仅是读者知识积累和经验积淀的反映,而且可以构架起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掌握了语篇生成的理论基础和技巧,读者就能在阅读中驾轻就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从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语言形式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第二语言的习得,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又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指导。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形式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期望能给我们的外语教学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社会的互动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信息社会的非物质文明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计模式从单向的输出状态转化为双向的互动沟通。互动式设计不再以某种具有确定功能的产品作为创作的目的,而是以创建一个可供使用者自由选择和发展的平台为依归。它所创造的体验具有多感官化、虚拟化、动态化、超现实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鉴于英语教学重心向语言输出和运用能力的转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富兰克林说(1706-1790):告诉我,我会忘记;教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参与,我才能学会.因此,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调查了利用合作学习法提高英语课堂学生参与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实验班和控制班课堂参与状况,并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对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做了初步的探讨 ,说明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并提出了今后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基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目前的软、硬件条件,网络教学必须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特色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团队协作教学的原则.尽管目前网络教学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妥善结合起来,必将使大学外语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能够在相对固定的技术领域适应各种变化和竞争的创新人才.文章从课堂教学的现状谈起,指出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快步迈向大众化”阶段,以教学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和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专科学校,都应该明确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层次,相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不仅要传递基本信息,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和语言成分来传达语用信息,构建语篇语境。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明示话语意图的手段,是听话人推导话语意义的标识。课堂语境具有很强的可构建性,教师话语标记语对课堂语境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教育学的理论为指导 ,结合教学经验 ,对思维的培养从“五力”和“五性”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