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72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626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阅读不仅是读者知识积累和经验积淀的反映,而且可以构架起作者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掌握了语篇生成的理论基础和技巧,读者就能在阅读中驾轻就熟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从而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的高等音乐教育机制中 ,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这对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不利 ;同时 ,与国际音乐教育总趋势相违背。改变这种状况势在必行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专业应首当其冲 ,更新教育观念 ,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努力建设师资队伍 ,承上启下 ,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重要专业方向 ,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通俗歌曲教学要对表演者进行音乐素养方面的全面培养.一方面是从设备、情感、技巧等等方面把握通俗歌曲演唱的要点,另一方面则是对表演者进行音乐感觉、视唱能力、表演状态、形体语言、呼吸技巧、设备使用、器乐及音乐理论等全方位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将元散曲置于元杂剧章节后,又无视散曲、杂剧的音乐特征及其知识的做法,有意在教学中将元散曲移置元杂剧前,使其前后相承,并对其音乐属性——宫调曲牌、声韵等有关知识作了简明比较介绍,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了散曲性质,又使杂剧提前介入曲学知识,收到省时简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多种音乐表现要素的音调,体现出有着共同语境和文化渊源关系人群的音乐语汇特征。弘扬民族多元文化,构建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它能够培养学生体认民族文化的音调感。在选材和教学观念上,应突破欧洲大小调式的局限,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丰富多样的调式资源。透过大量生动的视唱实例,以及听辨、听记等练习,从丰富的素材中提炼不同民族原生态民间音乐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音调,培养学生对这些特性音调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6.
嵇康一反传统理论,提出“声无哀乐”,认为“治世之音”、“亡国之音”之说是滥于名实的久滞之义。嵇康理论宗本于老庄之学,其意旨在“越名教而任自然”。  相似文献   
7.
表现主义音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的表现主义首先出现于绘画艺术,后扩展到文学、音乐等领域。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相对而言,印象主义描绘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以及周围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而表现主义抓住的却是人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强调的是艺术家自我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与学生艺术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声乐教学为中心 ,论述了声乐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并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声乐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音乐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变奏曲》这部钢琴作品,探究其中对中国传统戏曲效果的模拟,以及作者如何巧妙地借鉴皮黄丰富的音响和表现力并运用到钢琴音乐中。中西的结合,古今的碰撞、鲜明的色彩个性,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