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语言学界对汉语外来词进行自觉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半个世纪以来汉语外来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外国语和本国语中外来语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英语对日语在语音、语汇与语义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回顾英语借入日语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语义学阐明英语(外来语原语)与日语(本国语)之间的继承性和变异性,说明掌握英日语间这种嬗变规则对学好第二外语(日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比丘三千威仪》,旧题“后汉安世高译”,一些学者也把它当作东汉语料来使用,颇值得商榷。从词汇角度考察,《大比丘三千威仪》中“阿闭梨”、“布萨”、“捷椎”、“檀越”、“维那”等佛经译名以及“橙”、“抖擞”、“猛利”、“某甲”、“爬”、“绳床”、“食堂”、“下”、“执作”等普通词语最早见于两晋时译经,未见于东汉三国可靠译经,而部分普通词语亦始见于晋代(或者更晚)中土文献,可见该经中明显存在着具有两晋时代特色的词汇,因而这部经书不可能是东汉译经,其翻译年代不会早于西晋甚至是东晋。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是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所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本文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汉语词类划分和外来词种类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说明"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应当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入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使语言的分析进一步走上精密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盟 《殷都学刊》2004,(3):106-108
外来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二十年来 ,汉语“外来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近二十年汉语外来词的发展变化情况加以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各民族交往和接触的过程中 ,相互影响的文化在语言中留下沉淀的“化石”—借词。研究借词可以展现出一幅民族交往、文化交流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俄语中形成了一种英语借词热。英语借词热引起了俄罗斯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和讨论。本文从英语借词的类型入手 ,讨论了英语借词引入的合理性 ,必然性和适当性的原则。语言是一个自动净化的系统 ,会自行淘汰多余的 ,不需要的词汇。随着俄罗斯社会的稳定 ,英语借词热也会降温。对英语借词冷静地分析对待 ,对这些词的吸收也会逐步走向自然。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时期是汉语吸收日源外来词的一个高潮时期,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史无前例,后无来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汉语对日源外来词的吸收也从未停止过。由于各种文化、语言的原因,这一时期被吸收进汉语的日源外来词在意义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异,研究这些日源外来词意义方面的变异,对研究近代中日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状况,以及对研究汉语本身的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外来语音系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音系学分支,在西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国内学术界对该研究因重视程度不够而缺乏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围绕“控制外来语的调整过程的语言学机制是什么”这一中心议题,西方学界最近涌现出三大理论观点:感知论、音系论和综合模式论。其中,“综合模式论”可作为大陆研究外来语音系的新模式,由此对复杂的外来语调整过程提供了更为合理和全面的解释。同时应该强调,在吸纳外国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外来语音系理论,从而对外语习得、汉语音系理论和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日语借词的借用类型,对现阶段搜集到的词语进行了分析整理研究,发现有"音译"、"意译"、"汉字借用"、"拉丁字母借用"、"特殊语法结构借用"和"特定动漫作品词语借用"六个类型。提出了如下观点: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日语借词虽数量繁多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规律可循。这些本存在于日语中的词语得以被汉语母语者借用并传播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日本ACG产业的发达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网民对ACG的热衷与喜爱。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汉语和日语在文字表记领域都使用汉字作为重要表记符号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