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四端七情”恰恰是天人之际的纽带。性善论既是道德理性普遍主义的提扬,又不排斥情、才、气性。在心志的引导下,道德情感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左少兴 《云梦学刊》2006,27(6):29-36
学术界(包括俄罗斯学界)在学术史研究中,比较文学的研究是其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的方向之一是对中西思想史的研究,"例如,对于'君子'与'小人',中西(包括俄国)观点有相同和不同之处".因此,对所谓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在19世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作品《与友人书简选》中得到"回响",儒家思想与果戈理的思想"有相似和一致的地方"等说法,必须加以分析、质疑、指谬;对所谓"圣人"、"君子"、"小人"以及"君"与"民"的种种谬说,要加以"评"、"析"、"辨"、"驳".  相似文献   
3.
陈界 《北方论丛》2004,(4):108-112
孟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恒产学说,主张使封建小农有百亩田,五亩宅,树木家畜的私产学说,其目的在于发展生产,稳定封建统治;二是小农经济理论.从战国社会发展中,孟子认识到封建个体小生产农民经济,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他构想出一个封建小农经济模式,希望当时的统治者采取有利于这种经济发展的政策,如"薄赋敛"、"勿夺民时"等,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三是孟子的财政赋税观.孟子主张单一农业税,反对当时的"粟米之征,布帛之征,力役之征"三税同时征收的制度.孟子反对重税,但也反对过轻的赋税,主张在"取民于有制"的同时,也要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他主张征收生产税,对于不创造财富的部门和人不征税.  相似文献   
4.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4,25(2):96-98
孔孟的“乐教”观,就是把教育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它是对知之、好之、乐之三者关系的辩证思考和把握,是建立在把握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了教学的规律等基础之上的,它既是一种辩证的教育观,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传统仁学理论含有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特别是以孔丘和孟轲为代表的孔孟社会保障思想中更是具有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思想精华。本文试从社保制度体系、社保理念和社保传统角度挖掘孔孟社会保障思想中的精髓以为今鉴。  相似文献   
6.
理想人格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中探讨的重要内容,孟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是就道德意义上而言,从人皆有善端的思想出发,论证了理想人格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善、美;浩然之气等道德品格。并提出了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孟子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我们应正确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船山在诠释《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时,以孟子提及的“仁术”一词为线索,对于宋明儒学中关于王霸之辨的争论及心性义理的探究加以反省,并针对宋明儒学在培养政治人才方面的不足,对于儒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辛田 《殷都学刊》2005,(4):25-29
同是儒学大师,孔孟学说之间有着理论上的继承,但其中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前人的从中斡旋并不能真正反映历史事实,这种斡旋不仅否认了知识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也不利于对孔孟学术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