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74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1578篇
社会学   12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寨堡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性聚落,其修筑的时间、空间皆与区域的战争形势有着较大关系。清代四川省由于多次大规模战乱,迫使乡民修筑了数以千计的寨堡。寨堡的命名主要可分为因自然地理条件和因人文社会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地形、水文、土石、植物等,后者包括姓氏、寺观、神祇、嘉名、人物、神话、形象、纪事等。寨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寨堡的选址、用材、作用、历史、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studies have explained institutional change as resulting from critical junctures that interrupt long periods of stability or from endogenous, incremental evolution. Building on these theories,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ts have focused on the roles of agency, ideas and discourse as explainers of change. Combining these approach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Finland’s decision in 2014 to transf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basic social assistance from municipalitie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 can be both abrupt and evolutionary. Due to sudden, exceptional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the decision in question was made quickly and under pressure, circumventing possible veto players. However, it was possible only because of the incremental, endogenous change that had occurred in the way in which social assistance was administered at the municipal level. It enabled a change in political discourse, which erod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ideational frames that policy actors had previously utilised to reject the centralised model.  相似文献   
3.
从上海辐射的角度考察苏南地区思想观念嬗变的主要原因 ,有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三个方面。上海买办地位的转变 ,说明经济基础在观念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导致上海和苏南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向重商重利转变。随着近代教育在上海成为时尚 ,苏南地区的近代教育也日渐兴起 ,新式学堂具有重视传播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塑造民族精神、宣传男女平等等特征 ,有助于苏南地区思想观念的变革。上海开埠后 ,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书籍首先从这一窗口流向内地 ,苏南地区作为桥头堡而得其先 ,在译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防区制时代四川的反缠足努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四川的缠足状况与不缠足努力甚少为学界关注 ,本文依据地方档案和报刊资料 ,初步重建 1917- 1935年四川“防区制时代”以官方为主的反缠足努力 ,并通过考察此后四川妇女的缠足情况来验证反缠足努力之成效 ,希望能对整个近代四川不缠足运动的大致进程有更为连贯和全面的认识。与过去“军阀落后”的既定认知相反 ,防区制时代四川一些军事主政者对妇女缠足问题比较关心 ,其禁缠足努力比较积极而且持久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教学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因此,不同时代的教师教学观念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以不同时期教师教学观念的主要特征为线索,描绘了教师教学观念的历史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6.
《管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最初是假托管仲之作,后人又不断增补。其内容驳杂,大部分是论述商品货币关系。本文主要从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工商业等方面探讨《管子》的富国之道。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培养生长干部学员法制权威意识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军队院校"法制权威教育"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模式较落后、缺少专业军事法律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军队院校"法制权威教育"应从统一思想认识、普及法律意识和规范教育体系等三个层面做好工作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哈桑.图拉比的宗教政治思想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主张社会伊斯兰化,强调“真主主权论”,否定民族主义,否定国家权威,主张开放与对话,倡导宗教对话。其领导的伊斯兰民族阵线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在苏丹的两度军人政权中推动国家的伊斯兰化。由于国内外的诸多影响因素以及图拉比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之间充满的矛盾,图拉比与军人政权的结盟在本质上仍是权力斗争的需要。要实现苏丹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务实主义的领导集体和治国方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种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过程。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相异构想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相异构想的成因及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学教学中相异构想的转变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阐述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关系,旨在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