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夏谷单株在不同生育期的氮、磷、钾矿质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与转移规律。结果表明,苗期根中氮、磷、钾的分配比率均在65%~75%,拔节后逐渐下降,至成熟期仅为3%~5%。抽穗开花后,穗中养分含量急剧增加,其中96%的氮增量、48.2%的磷增量和全部的钾增量可通过营养器官的养分运转来获得。叶片与叶鞘的氮磷素运转率与运转量均最高。叶片中的钾从开花期开始明显减少,根与叶鞘中的钾前期最多,以后逐渐减少,部分被排出体外。收获时分配于穗部的氮、磷、钾分别占全株总量的68.39%、67.95%和24.91%,茎秆中的钾占总量的36.33%。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神木县石炮谷、黄沙谷、黑九枝等18个谷子品种的展示田,每个品种都感染了不同程度的白发病;其发生原因有气候诱因、品种抗病性差、留种问题等;防治措施为轮作倒茬,及时清理田间病株,选择抗病品种防治谷子病害等。  相似文献   
3.
在宁南旱作农区进行谷子微集水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垄沟带型对土壤有效蓄水量、不同生育阶段生长量积累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微集水种植蓄水作用效果明显,以垄沟比60∶60带型效果最好。7—9月份雨季蓄墒期不同微集水带型的土壤蓄墒效率为40.4—62.9%,蓄墒效率较露地平播(CK)提高51%以上。谷子垄沟集水种植主要经济指标均较露地平播(CK)高,平均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分别比露地种植(CK)区增加了3.94—5.42cm、9.8—16.8个和5.2g—5.25g。  相似文献   
4.
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揭示新石器时代晚期蜀地便进入了农耕时代。史载古蜀很早就与华夏族群发生了互动关系,其间有着密切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川西高原的考古材料反映该区域持续受黄帝族群粟作文化的影响,新石器时代晚期便开始了以农耕为主,辅以渔猎采集的生业活动。大禹在蜀地取得的治水经验和水利技术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的开发与早期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利用盆栽方式对夏谷不同叶片的养分吸收及其运转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叶片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将不同叶片分为根叶组(初叶~第8叶)、茎叶组(第9~13叶)、穗叶组(第14~17叶)和粒叶组(第18~旗叶)。各叶组分别对根系、茎秆、穗部性状及籽粒发育起主要作用。各叶组的叶片对矿质营养元素的输出能力不同,茎叶组叶片的氮、钾运转率最高,穗叶组次之,粒叶组最低。茎叶组磷的运转率大于穗叶组与粒叶组,根叶组叶片干物质重量的最大时期出现在抽穗期,茎叶组在开花期,穗叶组在乳熟期,而粒叶组出现在完熟期,其平均单叶最大干重分别为96.5mg、269.4mg、271.9mg 和274.6mg。越是上位叶组的叶片其平均单叶最大干重值越大。  相似文献   
6.
关于炎帝神农氏,论者多以为起源于陕西宝鸡.检索先秦文献却发现,有关神农氏活动的记载皆集中于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而“宝鸡说”却找不到任何根据.“宝鸡说”所据以立论的“姜水”,据《山海经》言则在太行山中.汉唐以降文献披露了相同的信息.而在太行山地区至今仍存有大量与神农氏相关的祭拜建筑、传说遗迹以及习俗活动.同时据考古所得,最早的粟作农业遗址,也集中在太行山地区.文章以古典文献为依据,结合方志碑刻、地方传说、民俗信仰、生态环境、考古发现,对神农氏与太行山地区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认为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的发祥地,也是神农氏活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7.
赵航  张剑光 《南都学坛》2008,28(2):39-44
唐代河南各地区的粮食生产是不平衡的,农作物的种植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的特色。除申州和光州没有产粟的记载外,河南各州府都盛产粟,种植面积连成一片,是唐代粟种植的最佳地区。河南地区的麦类生产呈大面积分布的特点,大部分都是小麦的重要产地。由于受气候、水源等条件的限制,河南地区的水稻种植呈星星点点的分布状态,仅在部分州县种植面积较大,出现了一部分精致的产品。河南地区主粮生产实行轮作复种制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作物种植的轮作复种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五个重要梦幻与“黄粱梦”有着深切的历史渊源。“黄梁梦”最早见于《列子》,经过唐传奇、元戏曲、明代拟话本小说和清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哲学内涵。曹雪芹将“黄粱梦”纳入到《红楼梦》的叙事中,在黄粱梦的基础上进行巨大转换,使《红楼梦》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天人合一的宏伟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体现着曹雪芹深刻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9.
禾、黍、来、麦等是《说文解字》的部首,由此而滋生大量与谷物生产有关的字使用至今,积累起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因历史发展,事过境迁,《说文解字》及其有关注释中有不少欠妥或失误之处.原因是《说文解字》著书时,未曾看到过这些字的甲骨文原字;又限于当时的植物学和农学知识,易产生一些曲解及误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