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四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四化”发展水平得分,在此基础上,对“四化”耦合发展互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四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信息化对于农业现代化边际贡献度为0.231 8,弱于工业化的边际贡献;信息化对于城镇化的边际贡献度为0.702 3,强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信息化对于工业化的边际贡献不显著.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城镇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城镇化人口素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绿色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以及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服务化在我国GDP产值中所占比值越来越大,把“四化同步”适时调整为“六化协调”已是大势所趋。“六化协调”发展与县域产业升级的密切关系为河北省县域产业升级振兴带来新思路,如何做?首先要找差距,抓重点,提升县域“六化协调”整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加强“六化”各系统之间互动,提升县域“六化”各系统发展水平;最后要制定区域化的“六化”发展战略,优化河北省“六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挖掘了制约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包括“四化”同步发展路径不清晰、城镇化缺乏龙头带动和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等.提出了以“四化”同步促县域经济腾飞的具体路径:重视顶层设计是前提;全面推进“大县城”建设是城镇化龙头;促进“两化”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主体;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根基.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考察了社会发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概括了其演变的规律性、社会发展问题及其理论的层次性和相关性;继而梳理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中的时代课题、根本问题、关键所在及其相互关系与解决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对策的若干主要考究,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聂梅  彭靖 《职业时空》2013,(6):94-96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的教师,是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应紧紧围绕“四化”机制,即教育的全程化、角色的专家化、内容的系统化和指导的个性化,切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现代化风雨兼程60年,留下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中国现代化不是部分地区的现代化,而是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是某个层面的现代化,而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而应该走自己的路;中国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循序推进。这些经验教训和启示弥足珍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推进并最终实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流派 ,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但不能为传统文化所束缚 ;我们吸收西方文化 ,但不是西方化。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应该是既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成份 ,又超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政治价值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论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其内容、阐发其思想 ,对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现时政治的价值、价值取向模式、价值评价标准等主要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国1978-2013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稳定的 VAR 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工业化而言,城镇化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强。同时,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均匀作用,因此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阶段性地依赖于工业化,长期性地依赖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从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到邓小平用“小康”来诠释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体现了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上的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不断发展、完善、超越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