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公司法律地位在新公司法上的确立,并不是说在此之前不存在这种公司,事实上一人公司尤其是形式上的普通公司实质上的一人公司是广泛存在的。一人公司与传统公司法人制度的冲突,使它在传统公司法框架体系下很难得以规范,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作为一种判例法上的重要原则,可以有效弥补成文法上的不足,从而在有效规制一人公司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运用价值。一人公司需要信用的土壤,发挥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职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语言规范化标准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浅表层面,这早已对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不利的影响,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语言规范化的标准应体现教师行业语言的突出特点和教学工作对它的基本要求。其内容指标按程度可分为初、中、高级三个档次。这三个档次从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对教学语言的规范化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为真正优化教学语言的质量提出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考试记分方法中传统的绝对百分体制的缺陷,给出了一种正态化转换分数的算法,较适合于在校大中专学生学习水平的横向评价。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于武则天的家世生平多有研究 ,但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史实证明 ,武则天并非出于胡族 ;其母亲杨氏亦非出身寒微 ,以往有关她的年龄记载亦有误。据此 ,杨氏的年龄不足以成为武则天出生地的判断依据。而她出生于广元 ,亦非空穴来风之说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应当对这位特立独出的中国伟大小说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审视和理解。本文认为,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并非个人的才华所至,而是一种氏族文化特色的丰厚积累的高层造诣。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应从氏族文化的角度纵观弘览,方能认识曹雪芹的才华、造诣是一种三千年的中华文化珍贵积累;若将他“孤立”起来,把《红楼梦》视为一个“个体”的一时的偶然的文艺产物,必致失于肤浅甚至走样失实。本文从周初武王克商为始,以“诗礼簪缨”为表现为脉络,论证了曹氏自周初至明末的曹姓氏族文化概貌、文化特点,抉示了他们的“门风”“世德”——即曹雪芹开卷即特笔标出的“诗礼簪缨”之族的具体历史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显示了《红楼梦》是中华文化小说这一命题的实义。  相似文献   
6.
确立精品意识,创立品牌期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报要创立品牌期刊,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确立精品意识,争创品牌期刊;三要坚持学报的特色化;四要在学报编排上坚持国际化与规范化;五要全面实现编辑技术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clarifies and interprets some basic quantitative concepts of value, utility and utility function from a utilitarian point of view. First, I discuss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value is objective or subjective. I hold that value is subjective and statistical in nature (although from the various subjective values of a certain object a norm can usually be obtained). Second, I emphasiz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se value and exchange value in relation to utility. Third, I propose a law of diminishing incremental interest, which refers to the incremental (marginal) utility of money. Fourth, I identify the utility of money with the v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y. Fifth, I question the necessity of the usual normalization of utility functions and the restricted linear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equent concept of strategic equivalence). Sixth, I discuss in detail the terminal values and utilities of a utility function from a philosophical rather than mathematical point of view, particularly the boundedness of a utility function and the magnitudes of V 0 and U 0. Finally, I conclude that, in order to be able to have interpersonal comparisons of utility, utility should have the same dimension as value rather than no dimension, and the normalization problem should be re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terminal values and utilities.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党政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执政能力提升规律的必然选择、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战略需要以及形塑百年大党光辉形象的内在要求。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政干部学习教育在样态上突出日常化与规范性、方式上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过程中彰显适宜度与有序性、效果上具有针对性与可持续等基本特征。党政机关主管部门要从把握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内外张力、构建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制度体系、保障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监督考核、完善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评价激励等方面入手,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切实提升党政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9.
孙新波  苏钟海 《管理科学》2018,31(5):117-130
  世界经济的发展呼唤先进制造理念和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制造业企业通过了解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机理,可以使其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促成敏捷制造。然而,已有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过程的研究缺少契合当前情景的视角以及完整、清晰的探究。         鉴于此,引入赋能概念,从数据驱动的视角对青岛酷特智能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营销3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技术,构建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敏捷制造的开放式概念框架,通过调研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分析数据,分析并构建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结合已有研究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研究过程严格遵循理论构建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逻辑。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可以通过高效对接消费者需求与资源以及提高中间对接环节的效率来打造。从数据驱动视角看,数据化、标准化和联网化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数据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接入性和流通性,减少制造加工环节的延缓;另一方面,联网化可以让需求数据直接对接企业的资源和制造过程的设备,进而实现资源的自动整合,打造企业高响应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供给。         从数据驱动视角构建的敏捷制造过程模型系统详细地解释了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完善和拓展了关于敏捷制造的研究,为未来敏捷制造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启示。此外,为了给企业实践提供更加详细、明确的指导,给出基于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实践指导步骤。  相似文献   
10.
Scholars know far less about ‘national identity’ than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concept is sociologically important and briefly discuss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They examine empirically how people living in the Gàidhealtachd, the area of Scotland associated with Gaelic language and culture, whether they are Gaelic speakers or not, whether incomers or not, go about their territorial identity business. The article shows how respondents’ Gaelic identity relates to their British and Scottish identity; how people living in the Gàidhealtachd assess putative claims to a Gaelic identity based variously on language, residence and ancestry; and how they see the balance betwee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Gaelic.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o study ‘what makes a Gael?’ highlights the key role territorial identity plays in connecting social structure to social action, and also that identity provides a set of meanings and understandings through which people experience social structure and feel empowered to 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