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受金融危机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长期影响,全球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未充分就业现象愈发普遍,并严重影响着个人职业发展、组织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以及社会就业问题。本文从未充分就业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测量、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五个方面,梳理并讨论了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高等教育过度不仅仅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不匹配的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家庭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高等教育过度现象背后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社会资本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引导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需求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需要层次论等理论角度对于中国特定发展阶段和特定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了剖析,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有很大的柔性和衍生性,需要进行调控和引导。高教的快速扩招进一步刺激了高等教育需求膨胀,最终会造成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进一步恶化就业形势,同时造成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教育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于脱离经济发展需求的膨胀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正确引导与调控。  相似文献   
4.
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并称三大教育支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前的家庭教育正面临一些问题,如父亲角色参与不足、过度教育现象严重、亲职教育缺失、离异家庭的离职、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严重等.本文对这五个主要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过度教育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人才供需出现了失衡,导致了过度教育的产生。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过度教育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的过度教育呈现出一种总量过多、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扩张,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涌入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毕业生从事了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能被充分利用,毕业生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教育的经济价值受到挑战。为此,笔者借助西方的过度教育理论解释中国的过度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7.
李骏 《社会》2016,36(3):64-85
近十多年来,鉴于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用经验数据研究劳动者与工作之间的教育匹配(尤其是过度教育)对收入回报的影响。但是,已有文献较少考虑过度教育的选择性问题,也很少对高学历劳动者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分析高学历劳动者的教育匹配与收入回报。研究发现,即使是在考虑了选择性之后,过度教育者的收入仍然显著低于适度教育者。同时,对家庭背景、学校出身、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四大影响因素的考察还发现,过度教育确实具有负向选择的特点,那些拥有较低人力资本和较差出身背景的人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8.
缪宇环 《统计研究》2013,30(7):48-54
本文利用非参数检验和定序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就职者学历与其职位要求学历不匹配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回归得出了影响该现象发生的主导因素,发现学历水平、家庭人口数、所在公司的所有制及规模对于被调查者过度教育程度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港澳台资公司存在职工过度教育现象的可能性要大于私有/民营企业,而大型公司比小型、中型公司更容易出现职工过度教育的情况.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过度教育的年数来划分过度教育的程度,并以此作为定序变量探究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缓解我国过度教育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