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治理研究陷入了本土化与主体性双重困境,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深度转型,农村研究方法的缺陷以及大规模村庄研究的局限,要求中国农村研究回归深度的村庄研究,尊重农民主体性。在回归村庄研究的方法论上,文章认为要突破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等研究视角的局限,把市场化这一变量纳入分析视野中。村庄主位、农民主体、市场化过程同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互动逻辑,应该构成后中国农村治理研究时代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闫莉 《齐鲁学刊》2005,(1):132-135
理论确证是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解释框架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它的两种解决策略都有难以克服的“确证悖论”。而从新的角度给予理论确证以比较完善的解释是一种 策略,类比模型为这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围城》与《历史人》都是著名校园讽刺小说.其代表人物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都是生活在动荡时期相对平静的大学校园“围城”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与行的矛盾、表与里的抵牾,在职场生涯中道貌岸然的显性身份表象与其庸俗无聊、滑稽可笑的隐性角色扮演形成的伦理悖论,无疑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深刻的反讽性质.由于人物所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其伦理悖论又各具特点,李梅亭身上散发出陈腐的朱熹式伪道学气息,霍华德·科克则是在激进外表下包裹着极端利己主义.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形象蕴含的伦理悖论在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其形象既为历史存照,也对今天重塑大学灵魂、重塑知识分子健全人格具有一定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既引发数据安全风险等负外部性,也会带来分享经济价值实现等正外部性,"大数据悖论"现象揭示了双重外部性成因。基于"外部性内在化"原理赋予信息主体以个人信息权并赋予数据控制者以大数据财产权虽有助分别规制其双重外部性,但网络大数据背景下其双重外部性规制彼此交互影响而面临两难困境。法经济学关于"损害之相互性"理论证立了基于"风险导向理念"规制个人信息处理以破解其两难困境的经济逻辑。大数据产业发展有赖个人信息处理的"外部性外部化"而实现分享经济。法经济学关于"公地喜剧"理论证立了基于"外部性外部化"规制个人信息处理而满足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的经济逻辑。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处理的规制有赖从"压制型法"到兼及"回应型法"的理念转换,从"外部性内在化"兼及"外部性外部化"的机制并举,从数据资源权利配置兼及数字技术权力干预的措施协同,实现大数据产业创新与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机平衡。  相似文献   
5.
悖论元素被看做是构成诗歌文本张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田桑在诗歌《藏身于木箱的火》中则通过对记忆的书写向我们展示出悖论在世界、事物、诗歌与我们个体之间所造成的奇妙关系:诗中事物在逻辑构成上是悖论的,事物本性与人类情感是悖论的,诗对事物的敞开与蔽合之行动永远处在悖论之途中。在他的诗歌中对悖论的言说由诗歌本体延伸到对人类自身现世处境中诸多矛盾现象的思考,并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悖论之态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istence of strategic solutions to finite normal form game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strategy choices can be described as choices among lotteries where players have security- and potential level preferences over lotteries (e.g., Cohen, Theory and Decision, 33, 101–104, 1992, Gilboa,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32, 405–420, 1988, Jaffray, Theory and Decision, 24, 169–200, 1988). Since security- and potential level preferences require discontinuous utility representations, standard existence results for Nash equilibria in mixed strategies (Nas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36, 48–49, 1950a, Non-Cooperative Games, Ph.D. Disser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0b) or for equilibria in beliefs (Crawford,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50, 127–154, 1990) do not apply. As a key insight this paper proves that non-existence of equilibria in beliefs, and therefore non-existence of Nash equilibria in mixed strategies, is possible in finite games with security- and potential level players. But, as this paper also shows, rationalizable strategies (Bernheim, Econometrica, 52, 1007–1028, 1984, Moulin, Mathematical Social Sciences, 7, 83–102, 1984, Pearce, Econometrica, 52, 1029–1050, 1984) exist for such games. Rationalizability rather than equilibrium in beliefs therefore appears to be a more favorable solution concept for games with security- and potential level players.   相似文献   
7.
知道者悖论提出之后,许多人归咎于前提当中所包含的认知封闭原则。克罗斯提出的知识知道者悖论表明,即使没有该原则,悖论仍然会出现。从而从形式技术的层面为认知封闭原则进行了辩护。这项创新性的工作推动了知道者悖论研究的发展,值得积极关注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陈晶晶 《理论界》2013,(10):97-99
确证悖论作为科学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页,得到了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持久而热烈的关注.亨普尔是在研究等值条件和尼科德标准的基础上发现确证悖论的,他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确证悖论和解决悖论的方案,还在于他的研究激发了冯·赖特、科林·豪森和皮特·厄巴赫的兴趣;使得他们分别在形式逻辑框架和贝叶斯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解决确证悖论的方案,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elaborates and contextualize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concerning the meaning of housing in Mainland China, mainly for young people,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housing as a problem. It considers the mater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this problem, and the contradictory expressions of the problem (e.g. housing as a measure of success and as an investment). It examines the relation of the housing problem to three sub-systems: state politics, market economy, and the ‘urbanized, at-home living style’. Finally, it considers the paradoxes of competing consumer rationalities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apital and marke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0.
透视"说谎者"怪圈--从一道奇特的数学难题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说谎者悖论”的语句为一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之简写,实际上具有无穷多种含义且在每种含义下均取唯一确定之真值。所以,“说谎者悖论”中的推理决非无懈可击,而是犯有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根本不合逻辑。其它“典型语义悖论”的情况亦复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