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0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1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春夏 《南都学坛》2002,22(4):29-33
20世纪以来国粹派、东方文化派、现代新儒家等不断举起“文化民族主义”的旗帜,试图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的同时,发扬传统,重建起独立的民族新文化。钱穆的整个学术活动,就具有这样的时代和文化流派特征。厘清了钱穆“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线索,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其整个学术路向演变的主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以经济为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推进。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价值观建设模式必然由“传统性——现代性”转向“民族性——全球性”。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价值观建设既保持民族独立性,又适应全球化趋势要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5.
Citizenship awarding is politicised. Conceiving female marriage migration as a national threat, Taiwan's citizenship legislation is consciously designed and purposefully utilised to achieve exclusion and assimilation. Driven by a nationalistic impetus, it shows how Taiwan imagines itself as a modern, prosperous and homogenous nation and projects upon the immigrant outsiders as a threat to its self-identity. Examined through immigrant women's lived experiences, this citizenship legislation is biased by gender, class and ethnic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is not only an example of symbolic politics but also banal nationalism realised at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private domain. Immigrant women's lived experiences show that exclusion and assimilation stemmed from banal nationalism is not just an operation of symbolic politics but is also enmeshed with their everyday life.  相似文献   
6.
宗教民族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雪梅 《民族研究》2007,27(4):12-21
宗教民族主义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现象.本文首先介绍迄今学界主要研究成果,然后探析"宗教"和"民族主义"如何交融连接形成"宗教民族主义",并简述了宗教民族主义与宗教运动和世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宗教民族主义不可还原为纯粹的宗教思想和运动或世俗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的成因不是先验的或纯精神性的,而是情境性的;不存在普世单一、固定不变的宗教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How do sub-state nationalists respond to the growing prese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ir ‘homelands’ resulting from migration? Sub-state nationalists in Europe, in ‘nations without states’ such as Catalonia and Scotland, have been challenging the traditional nation-state model for many decades. While the arguments in favour of autonomy or independence levelled by these movements have become more complex, sub-state nationalist movements remain grounded by their perceived national community that is distinct from the majority nation. Migration to the ‘homeland’ of a sub-state nation, then, presents a conundrum for sub-state elites that we label the ‘legitimation paradox’: too much internal diversity may undermine the claim to cultural distinctiveness. We engage with three common intervening variables thought to influence how sub-state nationalists confront the ‘legitimation paradox’: civic/ethnic nationalism, degree of political autonomy, and party competition. Our overarching argument is that none of these factors have a unidirectional or determinate effect on the sub-state nationalism-immigration nexus, which is why the nuanced case studies that comprise this Special Issue are worthwhile endeavours.  相似文献   
8.
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指的是以大众文化的形态出现在网络上的民族主义。其表现方式有帖子、Q 群消息、博客与微博、网络游戏、网络新闻、黑客等等。其特征是:更为可见的大众性、更为多元的互动性、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狂欢式的话语风格、即时的反应与巨大的影响。网络大众民族主义惊人的号召力、多样化的形式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越来越引起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重视。在未来,它仍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论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这与西方以资本推动的现代化的不同路径,在相当大程度上可以解释新中国现代化中的非理性和反理性因素.而正确认识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在这一体系中的位置,理性地处理民族情感,是中国现代化始终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安全困境存在多元结构性维度:非均势化、宗教主义和民族主义极端化、恐怖主义化。国际社会必须标本兼治,才能捍卫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