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7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1273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3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与其他语种一样存在着形式与意义不一致的语用问题 ,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陈述句起疑问句、祈使句作用 ;疑问句起着陈述句、祈使句作用 ;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 ;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由于说话者的目的不同 ,选择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其语用意义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日语里有很多委婉的表现形式 ,如改换词语、以表喻里的暗喻法、模糊语、省略、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借用其他词语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含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采用这些委婉的表现形式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邓亦武 《南都学坛》2002,22(3):32-35
帝制初起时 ,一战方酣 ,西方列强无暇东顾 ,对华政策大多以日本的意志为意志 ,为了争得对袁世凯政府的控制 ,列强争相怂恿袁世凯称帝。当袁世凯称帝之事呼之欲出、反对之声叠起时 ,日本为了乘中国国体变动之机扰乱中国以达其侵略之目的 ,联合西方列强出面干涉 ,劝告袁世凯延缓帝制 ,煽动中国内部叛乱 ,并对袁世凯施加经济压力。以日本为首的列强的出尔反尔是袁世凯政权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是语际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现回顾迁移的相关理论,并考察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及其异同点。并指出母语与知识对目的语表达的牵制作用、对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以及语言表达背后的社会价值观是造成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文语境的典籍文化、民俗文化、礼俗文化和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阐述翻译中语用意图的实现过程 ,以探讨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 ,并力图找到移植原作隐含意义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分析,指出在中国市场和政府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以市场为基础,将政府职能转化为以建设公共服务型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是指示语的一个重要属性,也是交际过程中各方都基本认同的参照准则。但有的时候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如语用移情效果,会有意选择违背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这条准则,把指示中心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听众身上,从而发生了指示语映射现象。对这种语言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指示词语,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指示这一现象的语用性质。  相似文献   
9.
反语的复现性--论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语的复现性视角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反语观,并将之与古典修辞语义学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的反语观作了对比分析,指出视反语为对非说话人的思想的复现和二级释解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较有说服力地阐释了反语的本质特征和语用机制,弥补了传统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反语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diseases there are often associated random variables which continuously reflect the progress of a subject towards the final expression of the disease (failure). At any given time these processes, which we call stochastic covariates, may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rrent hazard and the remaining time to failure. Likewise, in situations when the specific times of key prior events are not known, such as the time of onset of an occult tumour or the time of infection with HIV-1, it may be possible to identify a stochastic covariate which reveals, indirectly, when the event of interest occurred. The analysis of carcinogenicity trials which involve occult tumours is usually based on the time of death or sacrifice and an indicator of tumour presence for each animal in the experiment. However, the size of an occult tumour observed at the endpoint represents data concerning tumour development which may conve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both the tumour incidence rate and the rate of death to which tumour-bearing animals are subject. We develop a stochastic model for tumour growth and suggest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the effect of this growth on the hazard of failure might be modelled. Using a combined model for tumour growth and additive competing risks of death, we show that if this tumour size information is used, assumptions concerning tumour lethality, the context of observation or multiple sacrifice times are no longer necessary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tumour incidence rate. Parametric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 is outlined and is applied to simulated data from the combined model. The results of this limited study confirm that use of the stochastic covariate tumour size results in more precise estimation of the incidence rate for occult tum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