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的精神创伤与其创作之间关系密切 ,本文试图从这一特定的视角 ,对张爱玲作品的题材 ,意象及文艺观等特质加以分析 ,力图对其人其文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人际距离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距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师生交往,进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师生距离到底该近还是该远,一直是教育理论界热衷的话题.本文结合多年实践中的教育实例,就师生距离的远近问题作一新探讨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女性"自我"意识虽然是女作家以个人的名义(即第一人称)进行故事叙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武断地将作品中的"我"等同于作者本人。当然,这并不排除这个艺术形象上所呈现出的作者本人的经验(他人的或个人的)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女性"自我"形象与其他类别的女性形象的区别。它是关于"自我"的言说(第一人称叙事),并且这个"自我"必然地折射出女性作家的心灵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中黛玉恶梦的解析为切入点,对林黛玉逝世之前复杂的心态进行了分析,在忠实于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希冀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考察林黛玉逝世前的言行举止,从而展示林黛玉希望的确证与幻灭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5.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中国文论界就“反映论”展开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当代文论史看,“反映论”曾被盲目崇拜,在新时期又被一些人视为文艺发展的障碍。但是,不少研究者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重新赋予了它新的阐释力和有效性。其中,钱中文对“反映论”的阐释很有代表性。他反对简单地、庸俗地、情绪化地对待“反映论”,梳理了“反映论”的含义,在尊重“反映论”哲学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了审美因素之于文艺反映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审美反映”的概念。“审美反映”科学地说明了文艺反映的过程、作用,探索了文艺反映的意义和潜力,其“审美反映”赋予了“反映论”以新的内涵。具体来说,文艺反映是审美反映,它有独特的心理结构、动力源、心理定势,因审美介入了现实、改变了现实,并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中。“审美反映论”不但挽救了“反映论”,而且提高了文艺“反映论”阐释文艺现象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超验主义是波德莱尔应和论的思想基础之一。对超验世界的顿悟与体验,虽与渡德莱尔年轻时嗜食兴奋剂有关,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却与瑞典宗教哲学家斯威登堡的通灵术密切相关。文章不但阐明了波德莱尔应和论与斯威登堡通灵术的联系,也较细致地考察了作为宗教哲学家斯威登堡的身份和理论。由于事涉康德,也阐明了康德与斯威登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如我们对待任何伟大的艺术天才一样 ,对曹禺本人和他的戏剧作品本身所具有深邃无比的审美内蕴很难用一种方法、一条途径去进行诠释。从周冲的生命形式所暗示出曹禺童年梦幻的生命补偿 ;周萍试图摆脱“恶”的挣扎寄寓着曹禺的批判与同情 ;以及仇虎的复仇、悔恨与毁灭所体现出的悲剧意味可以看到曹禺个人精神突围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reconsiders Judith Kestenberg's classic work Outside and Inside, Male and Female in the light of subsequent work on gender identity and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Kestenberg argued that the fear of internal genital sensations was common to both men and women and an obstacle to sexual developmen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ears and phantasies men and women have about their bodies which they project onto each othe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rapeutic work, which the author believes does not receive adequate attention. Through two case examples she shows where Kestenberg's theory is still valid and where it needs to be revised. While Kestenberg could assume a normative heterosexuality, the author suggests we must now reexamine our theories in the light of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homosexuality, bisexuality and transexuality.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把受教育者或教育者当作客体,是笼统、抽象、不明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应该是受教育者(教育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其主观世界,以及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等教育主体的行为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