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佤邦位于缅甸北部,是一个与中国毗邻、以佤人为主体民族、处于高度自治的政治实体和多族群杂居所构成的社会.佤邦“高度自治”现象的出现,是上世纪世界冷战格局的产物.佤人的发展是一个当代国际社会“现代民族主义”的典型案例,它的主观愿望,是想以邦的级别和形式存在于缅甸联邦的体制范围内,它的内部运行方式,更多的却是参照缅共时代,贴近中国模式的政权机制,而这个政权的最深厚和最广泛的基础和依托则是部落社会所确立的权威理念和意识形态.对之进行考察与分析,可以使人思考和检视诸多的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2.
《教育时间学》出版十年来 ,作者对教育时间学这门形成中的学科的若干基本问题不断反思 ,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作者同时认识到 ,教育时间学要成为一门公认的学科 ,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作者将团结同道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 ,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过程 ,它实际上是人类相互之间横向扩张和纵向深入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经济、交通、通信、制度、语言、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盐城工学院国际合作班英语教学实践为例,分别从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紧扣培养方案合理安排课程、实施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办法等方面,探讨了国际合作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略评经济学的数学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的数学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数理性研究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专业样板 ,中国经济学加快了数理化进程。对此 ,赞成者众多 ,批评者更甚 ,值得我们做出浅显综述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境.于外,后殖民时期,现代西方文化霸权通过操控各种大众媒介来传播并强化其主流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欲图通过“颜色革命”达到文化殖民的目的;于内,发达的电子媒介通过改变中国人的生活、交往方式而彻底改变了社会机体.形而下的“变局”或者“断裂”,必然会导致形而上失去“滋养”和“依托”,出现“文化滞差”.所以,身处巨变之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应着眼于文化的主体——培养具有人本精神的现代主体.通过确立这样一种人的主体性,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转型以及重建这个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莺儿与紫鹃作为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贴身丫鬟,身上折射着其主人思想性格的烙印,《红楼梦》用紫鹃的形象烘托了林黛玉独立真诚、无视世俗和葆有纯真自我的性格特征,用莺儿的形象烘托了薛宝钗注重现实、循规蹈矩及遵守“女规”的一面,她们很好地映衬了两位女主人公形象。  相似文献   
8.
美国终身教职后评审制度是指大学教师获得终身教职后,定期接受的关于教学、科研、服务等业绩的考核评审。美国终身教职后评审重视教师的发展,强调同行评价的作用,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灵活多变。比照美国的终身教职后评审制度,我国高校教师的评价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高校教师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及评价最终目的等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实践"范畴的理论语境本身具有多维性。新实践美学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不同,新实践美学所理解的实践概念较之于旧实践美学确实有所发展。新实践美学对美学理论研究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推进。批评者可以在对新实践美学的观点有了"同情的了解"的基础上,指出这种理论观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不应该把美学观点的交锋变成对一个哲学概念涵义的反复引证。  相似文献   
10.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表现出矛盾和悖离的一面.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开拓词境以后,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伴随着词体的推尊而不断发展."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清代词论中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