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1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947篇
社会学   12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要使图书馆工作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观念.当前需要转变的观念有以下六个方面:图书馆由藏书中心变成文献资料中心、信息中心、智力开发中心;从关门办馆到开门办馆;从无偿服务到有偿服务;从独自办馆到馆际协作;从手工操作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与世无争到积极竞争.  相似文献   
2.
《左传》这部史书的文学观常与政治、文化、社会伦理、艺术等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为:一、称诗言志,借用现成的诗章来说明自己的意志,并往往表现为断章取义。二、美善相济,强调“立言”须服务于当时价值体系,但又不能忽视文辞的审美要求。三、和而不同,表现为文艺上的杂多而一,不同声律、风格相和谐的审美理想。四、中和之美,要求以理节情,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3.
洛克论宗教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中提出的"神法—人法—兄弟法—私人法"的法律结构,只是针对英国现实问题,在这一框架当中适当调整。无论他主张宗教宽容还是不宽容,目的都是为了清除天主教在英国政治中的势力,围绕圣公会建立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他晚年与普洛斯特有过多次争论,但所涉及的并不是原则性的分歧。我们今天思考宗教冲突与宽容问题,应该看到洛克宗教宽容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步入新的阶段,形势的发展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者树立崭新的意识和观念.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乐教是理解儒家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乐教扎根于“亲亲”之情,具体体现为与“忧患意识”有别,而与“安”“乐”相协调一致的“怛”和“哀”“悲”之情。此情实质上是超越的天道内化为人的心性而落实下来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得以呈现的方式。儒者虽深知人生之哀、悲,但以乐入手,解悟和转化现实的人生与宇宙,是一大特色。如此,宗教情怀转化为现实的人生关怀,成为特有的礼乐文明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和佛教都是高度伦理化的宗教 ,伦理思想是其宗教教义的重要内容。从伦理之来源、道德依据、行为规范、人性论、社会意义等方面对基督教和佛教的伦理观进行了比较 ,分析二者伦理观之同异 ,从而阐扬了两教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情歌在<诗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情节形象地再现了古代社会隆重的祭高禖仪式,这一仪式与先民的生殖崇拜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人们自由、奔放的性爱意识,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重视,而且寄托着远古民族浓重的宗教情结,从而使<诗经>具有了深厚的人类学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对宗教经典十分熟悉的学者型作家,许地山在他的小说里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宗教意象,他的作品中艺术与宗教可说是互相缠绕、互相融合、密不可分.他既不用爱与美的理想来解释人生,也不用苦闷和悲哀来总结人生,而是以宗教思想为核心来探讨人生,并借作品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是他的人生态度还是他的作品,都体现了佛教、道教以及基督教三者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经常要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个是提出假说者的心灵世界。科学工作者在对神秘现象的探测中,为了有一个设定的求解目标,往往就先提出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包含了人的创造性思维,它的产生是实践中的人的心理能力进一步发挥的结果。当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进入阴性物质世界进行探索时,本质上是在非平衡系统中寻找一种新的有序结构。无论是科学假说还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都是它所处的时代的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