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obilities》2013,8(1):85-94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work and musical theory of the composer John Cag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for considering the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ash cloud originating at the Eyjafjallajökull volcano. Mobility has been defined as a constellation of movement,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his definition is used to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what Eyjafjallajökull meant for the pace of air travel, how it unsettles common‐place cultural understandings of air travel, and what it could mean for the practice of aeromobility in the future. The literature on stillness is engaged to inform a discussion of air travel, with the airport as its exemplar space, and its potential to act as a focal point for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2.
王维常乐于禅,禅宗哲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和方法论内化成为王维的审美追求,外化则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他深得禅家“不二法门”、“色空相即”三昧,故而其诗意象空灵、境界清幽,明秀的诗境中既有宁静的画面又有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中透出幽深。受南宗禅“不立文字”的影响,王维做诗追求言外之旨以期达到对文字的超越,这使得其诗超旷空灵,如水中月、镜中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的动静观,不仅注意身体运动表面的动静变化,而且强调人的身体和心灵整体内外的动静运动变化。动静是武术中最重要的一对阴阳范畴,武术讲究动与静的和谐,它深刻地反映在各种技术特点之中。  相似文献   
4.
试论李翱的人性论对性二元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 ,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 ,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二元论的诞生。宋明性二元论始于张载 ,大成于朱熹 ,是对李翱问题的较为完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上审视,"沉厚静穆"的美学理念贯穿了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原绘画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格。在五代北宋,中原绘画完成了从"真境"到"诗意"的转换,继而又分化为宫廷的、文人的、民俗的三类不同的审美趣味。中原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学术文化、王朝政治,甚至帝王宗亲的个人偏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的《菩萨蛮》,以“绮怨”见长,常借风花雪月、艺妓、贵妇之题,书写“非亨”“非利”“非贞”等人生诸多不如意之情事。这首词借用古代山水“比德”观的动静规则,省略了一系列动词;词人比照和美,主动挖掘女性的缺憾人生主题,其艺术创作为词坛首创一绝。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分析王维以“诗中有画”形成诗与画的相互交流模式问题。研究认为,王维山水诗有继承南朝与前盛唐传统的一面,更多的是诗与画交流后的创新;王维山水诗中“二维空间叠合”,借助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形式;除了山水画的平远外,深远也见于诗中,以及暗示空间的“外”,形成了简洁精约的模式;诗与画中动静、颜色与拟人化的表现,带有颇具个性的模式化的特征,具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8.
张波 《唐都学刊》2012,28(5):6-11
李二曲之学屡屡被认为“近禅”,但其本人却又是清初关学中辟佛的代表人物。二曲儒佛辨主要通过对“心”“理”、“体”“用”、“内”“外”、“静”“动”等哲学问题的诠释,展现其对儒佛差异的思考,其中虽然存在某些对佛教的误解,但恰恰反映了二曲对清初三教合流、王学冷落、儒学晦暗的学术现实及世风愈衰的社会实况的关注与忧虑。  相似文献   
9.
艺术品中引人入胜的情境,往往是艺术家创造的心灵旨趣 的反映。局部情境,可分为物(景)境与人物关系或动作冲突之境。前者如中国画、舞台美 术,后者如戏剧、电影、电视中的艺术表演、人物活动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