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论述目前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存在的误解,然后本人就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2.
自主性学习也称学习的自觉性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 ,首先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育 ,可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培养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同时以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代留美学生既是中美教育交流的产物,也是学习与回报美国教育、有组织交流的主要动力与媒介。他们推动的交流在实践中虽有种种局限,但在双向、平等、立体的进行中仍不失灵活、深刻而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4.
汉藏佛教文化交流自唐朝开始,经宋、元、明、清历朝不断,进入民国达到高潮。大勇法师曾在北京组建留藏学法团,其中的部分成员进藏求法,将大量的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成汉文,推动并加强了藏传佛教研究,增进了汉藏僧人的相互了解和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湖南留日作家虽有不同的思想历程和生活体验,但其留学经历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有的从日本文学中吸取创作灵感,有的受到日本近代文学思潮或某种文体的影响,有的留学前、后的创作风格发生变化,而受异域文学影响最大的湖南留日作家是田汉。当然,他们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母体文化在其精神结构中起着作用,他们的创作又是对日本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想听、可亲、真信”的课程;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年来民俗志书写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新探索作了初步梳理,指出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对于创新民俗志书写模式、增强民俗志书写主位视角和对话功能的意义以及"感受之学"在探寻民俗志独特学科品格上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直隶师范、军事等学堂的分析透视,揭示了日本教育对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认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受日本影响很深;日本教习及留日毕业生对帮助中国建立新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部水电资源的开发使少数民族移民问题日益突出,政策与实践的不匹配集中体现了现行政策框架未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殊性。目前水电移民研究多集中于移民安置补偿、扶持政策、利益分配等一般理论与实践层次,尚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移民特殊性的深入研究。本文欲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水电移民安置特殊性问题的分析及探讨,旨在探求适应其发展的相应政策和途径,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西部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伊斯兰教和回族历史中,留东清真教育会的组建及其刊物《醒回篇》的发行,以及其爱国爱教的思想颇受后世关注,但其成员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本文考订留东清真教育会主要成员事迹,探析其与同盟会的关系,发掘其成员归国后在各省光复运动中的表现,揭示晚清回族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联,认为该会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创立的一个革命团体。留东清真教育会成员的行动,体现了近代回族的文化自觉和国家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主共和观念对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