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2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3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2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8篇
丛书文集   808篇
理论方法论   392篇
综合类   4803篇
社会学   721篇
统计学   2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98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Fire hazard is a mounting concern in tropical rainforest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 and has raised awareness within the science community of the links between agricultural fire use, drought and accidental fire. As a result, fire is being addressed as a crisis event with mitigation focused on those who light fires, particularly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ists.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historical and ongoing ways in which Amazon landscapes and peoples have been made more susceptible to fire. Frontier regions of the Brazilian Amazon serve a variety of functions within the larger Brazilian society, including as extractive reserv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ocial safety valves to reduce population pressures, and as areas to support urban regional integration. Each of these functions has impacted frontier environments in ways that create more flammable landscapes and/or shape the vulnerability of people to fire hazard. This paper uses a case study inthe Brazilian Lower Amazon to understand how vulnerability to fire hazard develops. It argues that if fire mitigation remains centered on fire as a crisis event,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constitutes frontier spaces of vulnerability, both in landscape and in populations, will be limited.  相似文献   
2.
Can universities be agents of progressive social change? How would we know if a university was acting as an agent of social change? Drawing on four case studies, I raise a number of questions to problematiz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ity as an agent of social change. I outline a number of contributing factors that appear to explain successful cases. I conclude by arguing the relevancy of these cases for larger, and more traditional, sociological projects.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李健吾随笔式批评文体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其在文体结构、文体语言及文体表达手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文章认为散漫自如、短小精悍是其体式特征 ,絮语话语、警策性话语及审美描述性语言是其语言特征 ,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构成了表达手法的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分析了随笔式批评文体的使用原则及其局限 ,同时对八十年代兴起的“李健吾批评文体热”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元初南宋遗民词人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中的隐逸词是宋亡后士大夫心理与境遇的反映。南宋遗民词人的心奥,南宋遗民词中隐逸词的新特点,是在宋末元初那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其时的特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 ,从中国近现代文化变迁的广大背景中 ,剖析了巴金与文化关系中存在的复杂而深刻的矛盾。本文认为 ,这一矛盾的核心在于巴金对近现代文化的追求和他对传统文化某些方面的体认之间的冲突。他试图解决中国现代的文化问题 ,但这一努力又受他自身文化禀承的制约 ,这就使他在中国近现代文化进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蒋捷词风独特 ,与其家世、人品不无关系。蒋捷生于巨族 ,家风淳厚 ,正值壮年却痛失家国 ,惨遭离乱 ,一身民族正气使他隐而不仕 ,宁愿漂泊江湖。家世国运影响着词人的创作 ,其词既有飒然凛风之豪放 ,又兼绮丽纤柔之婉约 ,在宋词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话题转换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话题转换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妨碍交际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江苏高校以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结了江苏高校科技服务社会四个发展特点与趋势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思考如何提升江苏高校科技服务的质量 ,为江苏高校拓展科技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推动江苏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陆机之前,连珠体式多种多样,尚未成熟。连珠体式在陆机这里相对稳定,达到了成熟。陆机使连珠体走向成熟的原因在于其文采与连珠体互相凭借,其好思索现象中道理的性格与创作连珠体作品的要求相契合。陆机连珠体式为后代大多数连珠作者所遵循,成为连珠体的基本体式。陆机在连珠体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对教育产业化的多年的争论后 ,教育的产业化已经表现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征 ,如何以哲学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产业化 ,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