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坤的知识分子小说以幽默的语言、游戏的方式剥离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可笑而又可悲的面具,讽刺他们的生活方式,颠覆了精英神话。徐坤在对知识分子进行解构的同时,通过极为冷静而睿智的调侃和讽刺,对他们进行了人格还原。其小说的突出意义是通过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状态和生态窘境的艺术表现,引起读者的问题意识,考问在文化思潮的重大转型期知识分子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颠覆的意义——关于断裂作家群的精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察当下文坛的叙事危机入手,对文革以后20年内知识分子角色转换,文学话语转型大背景下断裂作家群的文学创作、理论实践及其与先锋作家、"七十年代以后"作家的比较进行探究,以发掘他们写作的现实条件、心理根源及意义和价值指向;从而切入具体作品的主题解析,并由此逐渐揭示出断裂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所提供的启示性即解决经典历史叙事危机的某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苏童小说以对历史的不断挖掘和想象,营造了一种悖论式存在的历史记忆,在其生命体验和故乡情结的反复呈现中,实现了对历史记忆的颠覆和重建,从而完成了一个具有更深刻意蕴的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4.
论格拉斯贝尔独幕剧《琐事》的颠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花 《唐都学刊》2004,20(3):133-135
美国女剧作家苏姗·格拉斯贝尔的独幕剧《琐事》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社会处于边缘地位、丧失自由和权利的女性对传统道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的反叛和挑战,拒绝并颠覆了19世纪女性文学传统、传统性别角色、传统女性形象、男权社会司法传统等。  相似文献   
5.
反讽是《德伯家的苔丝》的一种基本叙事策略,其形式有言语反讽、情境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贯穿小说始终,其反讽叙事具有深层内涵,即通过多方面运用悖谬性的反差,颠覆了传统的灰姑娘童话叙事模式,并以一种冷峻和超然的态度揭露了维多利亚时代乐观主义表象下的悲剧本质,表现了作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与否定.  相似文献   
6.
“爱欲书写”是当代女性写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它的凸现象征着人性的回归 ,女性个性的解放。当代女性爱欲书写经历了举步维艰的初始阶段 ,战胜自我的“一个人的战争”阶段 ,战胜“世界”的“颠覆爱欲”阶段 ,最后到达了爱欲的“疯狂体验”阶段 ,使得“爱欲书写”走向了其负面  相似文献   
7.
王朔的小说以颠覆为能事,它们颠覆了爱情、秩序以及一切传统的价值规范.这种颠覆有一定的警世意义;而其所依据的仍是中国传统的"痞"文化,因此,"痞子"最后只能重归传统.对这种荒诞人生状况的思考,才是王朔小说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和鲁迅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狂人日记》中,分别运用意识流手法对人性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并打破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学的边界发现美学和政治权力的空缺,对大叙事历史进行了大胆颠覆,展现了主人公无意识领域所探寻的历史语境,从对人类精神生活关怀的角度展望了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敦煌本《唐太宗入冥记》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发轫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其拟题由来、抄写年代还存在着误解和歧见,关于其叙事艺术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文章拟分三个层次对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力图清晰地显示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 2 0世纪 ,美国对中国西藏问题的政策大体经历了从追随英帝国主义“西藏宗主权”理论 ,到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再转变到支持西藏叛逃分裂势力分裂中国 ,炮制“西藏民族自决”论和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美国奉行的西藏政策是实用主义原则和双重标准。在其需要遏制和分裂中国时才利用“西藏问题”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