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实即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启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对创作之前的作者必须保持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心灵嬗变的轨迹与留学生文学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她的心灵经历了"依附过美国而终于对美国失望,投奔台湾而终于与台湾离异,疑惧大陆而终于对新中国认同"的嬗变历程。因此作家笔下的留学生文学既抒写了"无根的一代"的苦闷与寂寞,再现了他们迷惑与彷徨的心境,又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归依的情思和要写出硅谷新一代移民的新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网络原创文学不大气和网络写手生存的文化背景有关,其原因有写手过于贴近生活、缺乏必要的反刍过程和写手缺乏刻骨铭心的痛苦的生存体验,以及受书写工具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4.
在《乌泥湖年谱》中,作者展现了同一时空下的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主要以紧张的政治生活为背景,表现了以丁子恒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强大政治压力下理想的失落、精神的炼狱和人格的异化,着力于心理描写,带有浓重悲剧色彩;另一个世界以轻松的日常生活为背景,表现了温情的家庭生活中家庭主妇的鲜活个性和儿童的天真、可爱,着力于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带有喜剧成分。悲和喜的交融突破了以往此类题材以政治批判、血泪控诉为主题的常见偏颇。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 ,说明卡约文化墓葬出现的诸多丧葬习俗 ,均源自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 ,并由此产生了各种丧葬礼仪  相似文献   
6.
广西三江县梅林乡车寨村是典型的侗族传统村寨,灵魂观是当地侗族人观念世界的核心。复杂的宗教信仰及信仰礼俗蕴藏着侗族人独特的灵魂观。车寨的宗教信仰体系中不仅有草木、山石崇拜等自然崇拜,萨岁、土地公等神灵崇拜,还包含信奉灵魂不灭的祖先崇拜。这些复杂多样的信仰及相关祭祀仪式,镶嵌着当地侗族人的生态伦理观和灵魂观。  相似文献   
7.
朱淑真的诗作展示了其感情世界的无尽的悲凉。无爱的婚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普遍的婚姻状况。爱情难泯和爱情的难以实现构成了一对无法消弥的矛盾。而像朱淑真这样的才女,因为不甘心如此的命运,一辈子就在希望和无望中挣扎,满腹的才华就在哀婉的浅吟低唱中流失,满心的热情就在无奈的期盼中耗尽。  相似文献   
8.
心身问题的问题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卡尔时期奠定了心身问题的古典结构,即心身问题的两个基本面、解答的基本思路及困境。现代心灵哲学(特别是英美传统)之思维方式有了一些新特点,即不愿接受无逻辑负担的直觉、不会直接引入上帝超自然力的干预、自上而下的思辨式的形而上方法深深受到怀疑。现代哲学在研究心身问题时引入了三个新的视角,即指称问题、语言问题和还原问题,进而细化了心身问题的古典结构。心身问题奠基于笛卡尔开始的主客二分的祛魅的现代性世界观,自由意志问题是能否跳出心身问题之困境的试金石,而心身问题又是我们能否跳出现代性图景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初步形成。这种素朴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心理 ,可分为两部分 ,即忧患意识与自然意识。忧患意识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源泉 ,自然意识是道家思想的源泉。忧患意识与自然意识又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儒道哲学的对立统一发展构成中华文化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杨书评  李海云 《河北学刊》2007,27(3):238-240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卡夫卡被称为“欧美现代派文学之父”,他们各以其鲜明的原创性在中西现代文学史上起到了奠基和引路作用。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文学观念、创作主题、艺术方法诸问题的比较,探究其原创性文化的成因,为当今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