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90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某些句法理论,对助动词的一些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如助动词作为INFL,空位助动词,助动词作为屈折语的提升,助动词与主语论旨角色的分配,多个助动词在句中出现时的排列顺序等。  相似文献   
2.
戚晓杰 《东方论坛》2008,(3):95-100
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的比拟句、“把”字句等就充分显示了汉语句式结构的这种中间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3.
关于“深度报道”的各种思考充斥于新闻传播学领域,遗憾的是,诸多的讨论却由于本体思考的缺失或倒错,最终偏离了期望的轨道,反造成知识上的混乱。究其实,“深度报道”是人类规避简单思维求取生存真相的一种努力。它一头扎进复杂的现实背景中去,该背景深入到事实的每一个原子中去,以至于特别的偏好事实的模糊性。它所追寻的是历史记忆的官能,它所采纳的是社会学的思考,它所贡献的是强烈的批判性。它是人类在“极速主义”时代求取清明的一种负责任的大努力。  相似文献   
4.
“有X没X”是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语法构式。当前,学界的研究大多是探究“有X没Y”的句法及语用表现,而对于变项“X”属同一形式的现象尚未涉及。通过外层的形式描写和深层的语义分析,鉴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的用法,指出客观叙述性和主观评价性是区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的主要方法。同时,利用句法功能的差异,描绘出现代汉语中“有X没X”所有类型的特点,即“有NP没NP”“有VP没VP”“有一Q没一Q”和“有的没的”4类情况的共性及个性。另外,深入诠释转指性和描述性语义特征的不同是“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累"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多歧义动结式,有主语指向、宾语指向和施受颠倒三种解读,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复合词"追累"的生成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这些争议为线索,对词汇生成论、词汇句法生成论和句法生成论等几种论点进行了评析,最后总结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破解学生读不懂古诗的难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古人的读诗方法,结合古诗的句法结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实施“断”—“译”—“联”—“对”四步赏析法,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心领古诗表面文意,神会古诗情志内涵。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不同词性词有不同常模特征规律。名词的具体性、意象性、语义透明度最高,但笔画数最少;动词的词频最高、习得年龄最晚,但感官经验度最低;形容词的熟悉性、主观词频和情感经验度最高,但具体性最低。同时,具体性、意象性和感官经验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只存在于名词和形容词中。13个常模特征可以归为频率、语义、视觉复杂性和词义数四个公共因子,但各因子所主要代表的变量情况在不同词性词之间有相似,亦有不同。另外,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它们分别与名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习得年龄、情感经验度、意象性和主观词义数最能把名词与另外两种词性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蓄意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语料,它体现了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规则。通过分析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蓄意歧义现象及其制造的不同效果,可以促进语言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整个语言体系,以及包含语用学、词汇学、语音学和语法在内的语言体系分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英语方式副词位置为强化对象,研究输入流、文本强化以及两者结合使用这三种输入强化方式是否能够帮助学习者习得英语方式副词的位置规则,并对其效果进一步深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输入强化方式都能帮助学生习得方式副词位置规则,但输入强化的有效应用是有条件的,输入强化的效果会受研究中受试者以及被强化的对象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相对于单一强化,复合强化通常更能有效地促进目标语的学习,但当单一强化能有效地促进目标语学习的时候,复合强化不能帮助学习者取得显著性的优异成绩,从而表明复合强化并不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语内翻译是典籍翻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其对典籍歧义句的处理直接影响最终的翻译质量。在功能语境理论框架内,采用宏观功能语境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论语·学而篇》第8章“学则不固”的“固”字为例,对《论语》歧义句语内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可操作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在歧义句语内翻译过程中进行语境还原,有助消除词汇歧义;研究认为“学则不固”的“固”字应作“固陋”解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