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38篇
  免费   4234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管理学   2583篇
劳动科学   35篇
民族学   2031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846篇
丛书文集   18722篇
理论方法论   5867篇
综合类   103672篇
社会学   4192篇
统计学   4846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638篇
  2022年   978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1377篇
  2019年   1248篇
  2018年   1298篇
  2017年   1624篇
  2016年   1853篇
  2015年   2547篇
  2014年   6346篇
  2013年   7274篇
  2012年   7951篇
  2011年   9705篇
  2010年   7997篇
  2009年   8245篇
  2008年   8636篇
  2007年   10903篇
  2006年   11107篇
  2005年   10412篇
  2004年   9883篇
  2003年   9589篇
  2002年   7772篇
  2001年   6604篇
  2000年   3902篇
  1999年   1174篇
  1998年   572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46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ong Range Planning》2022,55(1):102069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embedded in the emerging economy context, we focus on what role the government plays and how that matters to open innovation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linking the OI literature with the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literature to motivate our research question, we propose a statist-based OI view to differentiate diverse government roles, investigating how government adopts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in stag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maker for OI. Specifically, the government plays various roles as commander, protector, cultivator, and intermediator, reflecting state activism derived from na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o construct institutional-level OI for domestic OI activities, and inbound and outbound OI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We find government can deliberately and strategically use its diverse roles in a combined way to push OI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the industrial evolutionary process over time.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OI literature and integrate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with the study of OI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explain the origi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the stat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2.
Poor quality of care may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access and take-up and can become a serious barrier to the univers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This consideration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health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must address a growing public-sector deficit and respond to increasing pressures due to COVID-19 and aging population, among other factors. In line with a rapidly emerging literature, we focus on patient satisfaction as a proxy for quality of health care. Drawing on rich longitudinal and cross-sectional data for Spain and multilev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individual level differences, policy levers (such as public health spending and the patient-doctor ratio, in particular) exert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a health care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icymakers seek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 should be cautious when compromising the level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in particular, health personnel, as a response to economic downturns in a sector that traditionally had in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s in many countries, which have become even more evident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health crisis. Additionally,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increasing reliance on the private health sector may be indicative of inefficiencies in the public system and/or the existence of features of private insurance which are deemed important by patients.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由于缺乏权威的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学者们一直面临"数字经济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尴尬境地。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并实施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的分类标准,对各省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利用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测度了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时空特征。研究发现,2009—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猛,各项子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比较而言,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速度略低于其他三个子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东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南方优于北方,而且区域不平衡有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古道教仙传中,"食桃修仙"母题的产生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探究该母题产生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桃"被仙化的多重原因。就外因而言,桃被仙化与神仙信仰的广泛流传有关。就内因而言,桃被仙化与桃特殊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进而以"食王母桃"这一母题为中心梳理"食桃修仙"母题的流变。该母题的流变与桃被赋予的神效和异形密切相关,由此导致"食桃修仙"母题呈现出神异浪漫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梁喜  付阳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2):184-194
从绿色建筑供给侧角度出发,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开发商利润函数和政府与开发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绿色偏好、建筑绿色度、成本等因素对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以及政府动态奖惩政策下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消费者绿色偏好支付系数和建筑绿色度的增大有利于绿色建筑价格、需求和利润的提高,但高成本却使需求和利润降低;政府采用静态补贴与静态税收政策时,博弈系统不存在演化稳定策略,采用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静态补贴与动态税收、动态补贴与动态税收三种政策组合时,系统存在演化稳定策略;动态补贴与静态税收的政策组合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优于其他政策;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的概率与补贴上限值呈负相关,与税收上限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存在一定差异.《自然保护地法》立法工作须依赖理论上对自然保护地的类型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对应型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的空间差异,可以将当前相互重叠、缺乏体系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四种类型,搭建"1部基础法律+4部类型化条例(或法律)"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并可以通过体系化公法、私法制度工具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史称“新感觉派”后起之秀的黑婴是唯一一位跻身于1930年代中国主流文坛的南洋华侨作家。这位生于荷印棉兰,长于广东梅县,深造于“魔都”上海的新一代南洋华侨,在“民国时态”浓郁的南洋氛围中登陆沪上文坛。在此跨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中,黑婴经由“乡愁”的激发与引领,讲述了新一代南洋华侨青年的苦难、迷惘以及艰难的蜕变。今天看来,这种包含着独特生命体验和丰富历史痛感的文化乡愁,正是南侨作家黑婴在“华文文学”和“海派文学”的脉络之外,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真正而独特的“新感觉”。  相似文献   
9.
基于固定比例生产技术和多产品随机需求的情形,研究了联产品制造商的两阶段产量和价格联合优化模型。通过反向倒推的优化求解,得到了联产品制造商的最优产量和价格决策以及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需求服从均匀分布时,需求波动对均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订货成本较低和一种产品的需求波动性较大时,当另外一种产品的波动增大,则该产品的最优订货量增大,同时价格下降。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价格敏感度和产出比例对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一种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时,另外一种的价格敏感度越大,那么该产品的价格就越低,制造商的订货量就下降。当一种产品的产出比例固定时,另一种产品的产出比例上升时,则该产品的价格下降,制造商的订货量下降,总利润上升。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