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引用心理语言学的实验阐明对同义反复语的理解既需要常规知识,又需要依靠语境。同义反复语的含意是可以推导的,其推导机制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来加以阐释。同义反复语的理解需要运用转喻推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日语反复语之间的语义差异,揭示了名词型同语反复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认知语用进行了阐释,指出名词型同语反复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反复语在具体语境中相关的一组信息群与反复语属性相关的另外一组信息群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名词性同语含意的认知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性同语是言语交际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它看似一个毫无意义的形式,却蕴含了复杂的意义内容。其隐含意义是可以推导的,而且这种含意的产生表明了语言运用的认知过程。其推导机制可以用心理认知的一些概念理论来加以阐释,其中最主要的是转喻映射、范畴化以及心理空间映射。  相似文献   
4.
竞争优势居战略研究的中心地位,战略管理文献主要从经济利润和价值创造的角度考察竞争优势。资源理论对竞争优势的理解经历了由利润观到价值观、从价值观到支付观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资源理论关于竞争优势的定义不断明晰,同义反复问题逐一化解,竞争优势研究的微观基础亦随之完善。  相似文献   
5.
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语词如何与对象相关。同语"N1is N2"的N2具有双重指称,它既可以指称其本身而获得字面意义,也可以指称以其自身作为原型成员的临时范畴,这就需要语言哲学的指称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描述指称论和历史因果指称论在解释双重指称现象方面力不从心。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则是从客观主义哲学到体验哲学的过渡,在体验哲学的框架内,结合认知主体的体验和认知因素,可找到诠释同语双重指称的实现及其意指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人类凭借自己的身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各种原型范畴知识网络,原型和临时范畴的构建就是双重指称现象存在的经验基础。同时,人类具有随身而来,且经后天强化的转喻能力,这可以视为双重指称的实现和第二级意义调整的具身基础。  相似文献   
6.
汉语名词复现型同语反复格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语反复是世界多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名词(组)复现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同语格式具有各不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但是,它们的底层形式都是"NP是NP"。"NP是NP"在表达精细化动因的驱动下呈现单项式、双项对举式、多项排比式等不同形态,从而形成五种语用类型:(1)解-反预期型;(2)有所保留的认同型;(3)不容混淆型;(4)不容类推型;(5)毫无保留的称赞型。  相似文献   
7.
论同语的语用修辞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语从本质上属语用功能,其意义属于会话含义,取决于语境,具有丰富的语用修辞作用.从语法上来看,同语的语用修辞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某些句式和副词的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从语义上来看,其会话意义的实现必须从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从认知角度看,同语的实现基于人类对于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范畴化.  相似文献   
8.
《逻辑哲学论》的目的是为了分清可说的和不可说的界限。不可说的东西不是由证实原则决定的,也不是由逻辑形式的界限决定的,而是由于我们语言的界限,我们无法表达它,对此只好沉默;《逻辑哲学论》对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哲学倾向与维特根斯坦十分近似,其二是逻辑经验主义者曲解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引为己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同义反复辞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彪 《求是学刊》2005,32(6):106-110
本文通过对一定量的同类语言材料的调查,对同义反复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格。同时对有关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说、分类并详细描写了同义反复存在的条件和功用。  相似文献   
10.
<楚辞>的语言与先秦诸子的风格相比有很大特色.重言是其中特色的一个部分.以重言为基点,以语法分析为主要手段,从重言的语素构成,所属词性和语法功能等角度来考察,得出如下结论:重言的词性不是单一的,它包括形容词,拟声词,叹词,动词,副词和其他词性;重言的语法作用也是多样的,它可以做谓语,状语,补语和定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