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寺庙戏场建筑研究--戏台位置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与之相应 ,山西的戏场建筑数量多、价值高。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从戏场建筑的功能特点出发 ,阐释了山西传统寺庙戏场的布局特点 ,论述了戏台和山门之间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2.
《四平戏传统剧目》是在民间老艺人口述本的基础上整理、编纂的一套丛书,收录了11个以口授心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了数百年的演出本。这些作品大都源自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较多地保留了民间创作的原始风貌。由于没有公开出版,印数非常少,这套丛书在国内外都难得一见,是研究弋阳腔、四平腔和闽北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值得珍惜。  相似文献   
3.
日翻九楼夜演孟姜--绍兴孟姜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旧抄《孟姜女》为绍兴道士孟姜班专演剧目,只限于班内相授,秘不外传。向无刻本,历来手抄,凡四十一出,现存为民国八年六月上虞县小坞村孟姜班抄本。原唱高腔,后改为乱弹。其有别于其它同题材剧目之处在于:在内容上吸收了大量佛、道二教超度亡灵的仪式,在演出上配合内坛“洪楼炼度”法事,接白天的“翻九楼”而于当晚的下半夜演出,故有“日翻九楼,夜演孟姜”之称。综观全剧,具有以幽法为载体、以超度为宗旨、与翻九楼相衔接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几千年社会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性别文化生态。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从产生至成熟的千百年间,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从女性性别角度研究中国性别文化和中国戏剧文化土壤中的女演员群体极具新意和学术价值,而分析当前女艺人特别是近代平津沪三地京剧女演员的现状,总结这一领域研究成果,透视其间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当前益愈趋热的女性性别研究,以及当代娱乐业流行文化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拉圭回合后,贸易保护主义走向更为隐蔽的方式--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出现和频繁使用给中国的农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损失,并成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在介绍绿色壁垒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定性分析角度分析了绿色壁垒产生及存在的基本原因--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并提出矫正市场失灵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曹禺创造的戏剧故事是一种既带有传奇色彩又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故事。它以畸形性爱为主导,诱惑受众的审美注意;以逃出监牢为核心,引导受众的审美层层推进;以贫富对立和长幼人生循环为基点,激起受众的怜悯与共鸣;以悖谬性为内在特征,形成复调性艺术效果,这就形成了既简明又丰富,既浅易又富于深味的故事模式,突出了审美接受的层次性,产生切合不同审美主体的可能性,把握了不同受众的情感闸门,广泛地撞击了受众的心灵,形成一种审美内驱力。因为抓住了受众的情绪与心理,牵引着受众的思想,所以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场势与张力。正是这样,曹禺的戏剧获得了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和探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剧现代戏"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充分肯定它们在当代戏曲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新诗散文化的理论倡导者当属胡适,创作实践最为成功的应是周作人.周作人的诗集《过去的生命》在其个人创作历程及新诗发展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住的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的评析.该诗集的诗体特征可以从散文化的文体、欧化语体、戏剧性和智性等几方面评析其在新诗发生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它与近代上海戏剧艺术尤其是近代上海剧场的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史上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是中国戏曲界发生重大变迁的时期,本文就这种变化的成因和意义进行了探讨。戏曲界的变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戏曲艺人有了国民资格;在经济上,表现为戏曲艺人劳动报酬的分配方式与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格尊严得到承认;在文化上,戏曲表演不再被视作贱业,戏曲艺人开始为世人所接受。这些变化突出体现了戏曲艺人的“国民意识”的确立,促使其由古代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化。另外,戏曲界的变迁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帮助。革命党人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关心戏曲艺人社会地位问题的政治势力,在改变千百年所形成的世俗偏见、培养戏曲艺人近代人文精神等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