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2.
文学中的单身汉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并且已变成一种媒介,即研究社会和人类不同文化结构特点的媒介。同时单身汉主题的出现,也为小说理论提供了新的性别分类方法。它展现了一个弯曲的阶级和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即使它不能完全呈现出来,其重要性也已建立在时代特征的框架上了。"唐人街的单身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潜在性特征结构的假想空间,通过自然主义的审美描写昭示对社会的看法。随着文学主题学批评对单身汉和男性结合主题关注的增多,单身汉主题自成一派,我们也意识到其政治意义的冗长和压制(压抑)。  相似文献   
3.
动物为主雪怨母题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动物复仇母题 ,屡屡展露着动物知恩图报。它们能机智地向恶人或其他恶的对象报仇雪恨。作为现实社会里浓烈的恩仇意绪一个别致的泛化折映 ,复仇与恩报所展示的人性之光和正义气概 ,在某些习见的动物身上得到奇特体现 ,这是以肯定的形式来强调人与动物亲和给人带来的益处 ,母题既是对远古集体无意识情结的重温回归 ,又是其印证升华。作为人类的亲族 ,灵畜报主故事深化了文学对人性的反思批判 ,拓展了复仇恩报模式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史中的女性以智抗暴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性为成功抗暴已开始不择手段.明末社会给女性智勇抗暴提供了频繁表演的舞台.母题叙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表现行暴男性多么无赖无耻.而在于表现女性作为弱者,杀敌脱身的大智大勇.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值一般不高,女性来承领抗暴之事,令人予以格外赞叹和表彰,以此作为广大受侵害民众的精神安慰和心理补偿.不少相关叙事还以女性成功抗暴的实践,突出了强健其体魄的主张,带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恩报思想体现于婚姻关系合理缔结,赞赏女子以献身生子的方式来报答施恩于其家者,恩报关系成为两性婚爱关系建立的前提动机和情感基础。而为了报恩不必受封建礼教对男女交往的束缚,礼法规范被恩报义务所取代。女子成为婚姻的主动者,常常为履行报恩使命无媒自嫁,冲破人鬼、人与动物精怪的界限。蒲松龄婚姻报恩主张与其整个报恩观分不开。其一强调奴仆对主子报恩,二是强调朋友或普通人之间受恩必报。局限性是以恩为标准,故本质上每每与情、与两性之爱相矛盾相冲突。它还基于把女性和性爱婚姻看成报恩工具的深层意念,精怪、女鬼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化身,她们的报恩本质上也是男性性满足之必然性期盼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照水自见影思称王 ,是与“天书”母题切近的一个小母题。标榜自身神性 ,很可能采取了相关技术手段 ;水崇拜的信仰及照水的巫术思维及其仪式 ,也与其密切相关 ;同时还有谣言的传播机制。“照影称王”母题说明 ,谶纬文化改造了原始巫术思维的映影崇拜 ,将其与先兆迷信结合起来 ;小说中这类反正统的主人公命运总是乐极生悲 ,见出皇权的不可侵犯。母题在通俗小说中流播 ,显示了正统思想对于民间异端的干预 ,也体现了民间秘密宗教及其神秘崇拜在通俗小说中的活跃  相似文献   
7.
从复仇文学主题看复仇动机的传奇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学理论中的母题、情境、人物、题材、主题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与区别,复仇主题的特定内容也构成了某种形式结构功能,其制约了叙事作品的通体氛围和构思鉴赏。母题在复仇这里,也往往具有了“双重的形式”。主题学视野中的复仇悬念不限于一般的具体本文结构中的伏笔铺垫,它基于并扩散为由对复仇奇趣的涉猎到对人命运的关注,对与人的伦理使命相关的憎爱情感愿望实现与否、何种形式实现的关注。以主题学理论、主题史的眼光来看具体的复仇作品,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人的恩怨悲欢,还能更深刻地理解许多相关的文学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鲁迅倡导超越于个体仇怨与小群体的复仇,但不排斥复仇的个体性与情绪性.他坚持弱者复仇基调,所关注的国恨家仇大多具有弱者复仇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他充分肯定复仇的否定性力量和非正统性质,而不顾及法律禁令.他对于自已有复仇偏好毫不掩饰,对复仇意念每多自矜自诩,砥砺与宣泄报复之渴望.鲁迅极为痛恨那些恩将仇报者,尤其是伪装朋友出现的小人偷袭.如果失却了多维多重富有个性色彩的复仇言论和情绪,鲁迅对于恶势力与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鞭挞,也就不会那么有力.  相似文献   
9.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立 《北方论丛》2003,(2):64-68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本生成中,赌技服人,不仅是汉民族化模式的沉积物,更是一个西来佛教故事母题。在佛经赌技服人母题启发下,不仅古代侠的英风豪气描绘、江湖规则有了重要艺术表现机杼,中土侠义故事也为此派生出众多的精彩画面和场景,而且,它还影响到中国古人选取、接受和表述类似既有传说的情节,使之不断丰富侠义江湖趣闻。域外相关现象,也引起了中土载录的敏感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