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116篇
综合类   1134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观点采择与皮亚杰的去自我中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儿童对个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的认知的研究始于皮亚杰。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化”和“去自我中心化”的概念 ,在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观点采择的本质特征在于个体认识上的去自我中心化 ,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 ,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对观点采择的研究是对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化和去自我中心化发展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晓瑜 《南都学坛》2002,22(1):74-76
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正确处理国家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 ,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寻求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和平解决国家之间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不良社会性行为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与纠正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移情作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 ,同时对攻击性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探讨利用移情减少攻击性以及培养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对儿童的良性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与翻译文化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如果以国外近半个世纪来翻译研究的进展为背景,回顾国内近30年翻译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重技轻道、重语言轻文化和重微观轻宏观等值得反思的问题以及翻译语言学途径的不足与局限。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加强翻译的文化意识,进一步确立文化观,进而在翻译文化观的指导下,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深化我们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山歌》的女性话语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女性视角来解读晚明时期的《山歌》,其充满一种女权主义的隐喻,是在封建伦理式微前夕男权中心的退位及女权意识的崛起在民间的映证。  相似文献   
7.
童年意象的运用是王安忆小说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成长中的儿童"是王安忆小说中特有的形象.以儿童形象为象征载体进行文化批判是对童年意象的出色运用.儿童视角的发掘使王安忆的小说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也使细节化呈现文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本的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儿童视角的运用还让作家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世界,保持了独立、警醒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在文学创作上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在风格体裁,艺术特色还是创作主题,尤其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研究发现,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最终促成了这一转变.本文从麦尔维尔在好那陆陆的生活经历,与霍桑短暂却火热的友谊,以及对莎士比亚和卡莱尔作品的广泛阅读三个方面研究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而说明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根本上促成了其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巨大转变,把麦尔维尔的创作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6,26(4):46-49
道教的消灾祈祥法术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贾府,无论主子或奴婢,有的佩戴护身符欲消灾避祸,“仙寿恒昌”;有的炼丹烧汞欲升为神仙;有的打醮设道场欲解除冤孽;有的作法欲诅咒他人等。然而,那些欲消灾者病缠身,欲成仙者命早亡,欲害人者先害己,落了个烟消云散的悲惨结局,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悲凉之雾”。撩起悲凉的雾纱,可以窥探出曹雪芹对道教“助教化”无望又找不到“补天”良策的彷徨苦闷心情。曲曲悲歌实际是曹雪芹对道教信仰及其法术失灵的形象化宣泄和标示。  相似文献   
10.
凯瑟琳.安.波特的中篇小说《老人》在时间结构、叙述视角以及人物话语几个方面紧紧围绕米兰达对艾米姑妈的悲剧故事的了解过程这一主线展开。通过这些叙事策略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