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051篇
社会学   4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拉”出走后的沉浮遭际,构成了中国现代爱情喜剧的主要题材特色。文章在归纳了中国现代爱情喜剧的发展线索之后,从社会性别角度,透视了出走“娜拉”的诸多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在<骆驼祥子>中,虎妞是作为一个相貌丑陋、品行不端、对祥子悲剧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物出现的.本文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虎妞在祥子的悲剧中不应负有过多的责任,事实上她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她还有一些属于她自己的品质精明强干,谙于算计,泼辣直率.  相似文献   
3.
周建人在五四后期在恋爱、婚姻、离婚问题上更多地注重个体的自由、价值和觉醒。他认为,真诚的恋爱本是人生的花,是精神的高尚产品;理想的配偶选择应以个人本身性质上的各种美德为标准:以爱情的有无为婚姻离合的原则。婚恋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有利于种族的完善、国家的进步,也是妇女解放和冲破家族制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其婚恋观的一个重要诉求是男女平等,呈现出对妇女解放各个问题理性而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学早期,大量的青年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关注爱情主题,试图探索爱情中情感与欲望的新关系,主要的区别在于对欲望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无助的精神逃避,扭曲的欲望表达和真实的欲望书写.文章阐述这三种思考与表达,分析这三种表达所内蕴的作家的思想意识,并由此指出作家们的总体追求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者习惯称六朝为个性解放的时代,并以此为前提来观照此期的婚恋小说,而忽视了礼法观念与婚姻制度等诸多社会思想文化的作用,有失偏颇。六朝的婚恋小说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综合起来研究才能合理解释它的产生及其诸多特点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翠元 《兰州学刊》2005,(6):270-272
唐代情爱传奇是唐代文士根据他们的情爱体验而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这些传奇中男性操纵着话语权利,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男权主义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来叙事,故这些情爱传奇中深刻体现了男权语境中的文士的隐秘心曲.一方面,它折射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士在本能欲求驱动下的色欲心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文士对人的灵性和至情的强烈追求.  相似文献   
7.
情歌在<诗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情节形象地再现了古代社会隆重的祭高禖仪式,这一仪式与先民的生殖崇拜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人们自由、奔放的性爱意识,揭示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重视,而且寄托着远古民族浓重的宗教情结,从而使<诗经>具有了深厚的人类学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友爱的道德素质水平。本文从正确把握诚信友爱的内涵、诚信友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及现存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措施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动荡,王安忆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切地书写市民阶层的苦与乐、悲与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媚俗化,敏感而诚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对于城市世俗生活,王安忆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作为一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女性的知觉与意识,女性在作家的文本中有着突出的份额,而且往往成为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