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必须自觉地遵循人性内在的发展规律。文章从解读以人为本的内涵入手,意在厘清“以人为本”对少儿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实施少儿道德教育的思路,即培养少儿道德思维能力、注重少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加强人文精神的陶冶和开展隐性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向我们提出了为全球化进行价值定向的时代课题.人文教育必须超越物质功利主义、科技理性等为核心的现实文化,而最根本的则是首先必须超越自身的偏狭,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并重构新的人文精神,才能发挥其文化批判、选择、传播和创造功能,承担起为全球化进行正确价值定向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活动,追求公共利益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公共教育领域,教育的公益性及教育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格培育与道德教育价值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道德教育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应定位于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开发道德智慧、培养道德学习能力和终身道德学习意识、培育生态精神;生态人格培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价值取向对旅游消费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消费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旅游消费动机也受到影响。如何激发旅游消费动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 ,必须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当前 ,在全球化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 ,教育领域内所形成的一些倡导东西方教育相融合 ,倡导教育“个人本位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值此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针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的若干认识问题 ,即教育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以及教育改革中的两种不同个性观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结果。中国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后10年,发展迅速,但尚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然而,中国政治社会学发展的当代价值是巨大的。中国政治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命题和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着眼点,对中国政治社会学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建立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对高等职业教育至关重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中创新教育应科学建立创新教育的个人发展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以创新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建能力培养模式、重构学生评价方式、重组课程学习体系。同时,还应正确处理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面向全体与鼓励冒尖、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创新与遵从社会规范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伦理学探讨的是人际道德,生态伦理学将道德研究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认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是:追求人与自然整体发展,人与自然平等发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进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政府制定的劳动者派遣政策,无论是政策目标表述还是政策方案设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政策方案分别依据"一重劳动关系"说和"双重劳动关系"说来设计,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对派遣机构与要派企业的规制也有宽严不同程度的区别。政策的价值取向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到注重派遣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反映了政府发展观的转变。地方政府的立法实践,为中央政府制定统一的劳动者派遣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