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1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049篇
理论方法论   260篇
综合类   6675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3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803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地产权结构是搭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与宪法秩序有效链接的重要桥梁.从农地产权结构变迁的视角看,我国传统土地增值收益的国有化机制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符合1982年宪法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地租国有原则及地利共享秩序.然而,由于宪法土地条款一开始就被注入了地利分配具有倾向性的思想基因,长此以往便忽视了农民作为整体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另一半宪法秩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进行了"同地同权"、赋权于"民"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实质是宪法秩序的延续而非替代,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机制仍是征地补偿制度.要实现我国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享,必须回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一元论的完整地利共享秩序中来,并遵循实质平等的要求,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对区片综合地价进行限定、采取倾向于农村及农业发展的"土地财政"政策、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案,推动农民全过程参与、共享土地利益.  相似文献   
2.
Participant retention is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uccess of longitudinal research. Challenges in re-locating and retaining participants over the long term are major issues for researchers working with young people who face adversity and experience frequent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of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and their transition into adulthood. Rather than the more conventional schedule-based approach to locating and re-interviewing young people, a relational process,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was used to facilitate young people's involvement in the study. Embedded in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is recognition of the diverse and fluctuating circumstances that shape young people's availability for interviews. Several case examples are considered which amplify the way that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allowed the research to navigate around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case examples highlight the value young people attached to being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n the ‘right time’ of wider relational tensions for young people and the need to negotiate researcher status as a different sort of adult. The ‘right time’ framework contributed to a high retention rate in the study generating a more representative sample and enhancing the subsequent data analysis by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lives of these vulnerable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3.
In this article, we attempt to extend and nuance the debate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strategy, appropriation, and open innovation in dynamic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We present the case of four generations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overing the period 1980–2015), and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co-evolution of strategic I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Throughout this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and technological relationships were governed with different and shifting degrees of formality. Simultaneously, firms differentiated technology accessibility across actors and technologies to benefit from openness and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scussion of competitiveness and appropriability needs to be expanded from the focal appropriability regime and complementary assets to the larger context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and its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actor relations, with dispersed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ssets and technologies. Consequently, the shaping of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ppropriability regimes is central when strategizing in dynamic and systemic innovation contexts. This hold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pen innov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s, platforms, and coopetition.  相似文献   
4.
数字货币,是一种具有财产性价值属性的电磁记录型数据。数字货币在其依存的区块链体系中所彰显的与不特定者之间的支付对价性、与法定货币之间的互换性、使用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进行转移的在线转移性等特点,得以从数据说的角度,将其作为一种数据性财产权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对其私法性质进行讨论。有鉴于我国民法总则已将数据纳入保护客体的范畴,数字货币作为数据之一种,理应成为一种新型法律客体,在得到法律理论支撑的基础上获得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对已有公司治理理论评述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和公司治理效率的贡献两个方面,论述说明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将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主体。提出谈判控制理论,以资本剥夺程度的强弱作为衡量谈判控制力大小的依据。对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无论是谁侵蚀谁的利益都必须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应以两者是否在谈判控制的平等合约内建立作为判断是否侵权的标准;认为判断控制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专有性大小。提出分类治理的理念,得出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书写的欲望——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化与女性话语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 2 0世纪的文学背景下 ,系统梳理了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 ,指出女性书写是一个男性无法进入而又实际存在的生命空间 ,这一世界相对于男性是“盲区”,女性写作便在这“盲区”中生长、发展 ,形成潮流 ,目的是颠覆男权文化的霸权地位 ,为自己争取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7.
股份合作制有其制度优势,特别适合小企业,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不是股份合作制的制度障碍,并对股权设置中的共有产权、资本与劳动关系、经营者积极性、治理结构、转让与筹资等问题提出我们的改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保护知识产权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 ,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整个社会信息资源获知能力与利用率的关键。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知识生产者生产知识的动力 ,就是保护资源共享的源泉。它可以极大地促进知识资源的生产和有序利用。同时 ,保护知识产权又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约束资源共享。因此 ,保护知识产权 ,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功能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及宣传 ,实现保护知识产权与资源共享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国权观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的主权和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它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统一 ;独立自由 ,自尊自强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基本观点是国权重于人权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刑事上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对刑事案件基本上实行两级上诉制度 :对于刑事法院的一审裁判可以依次向上诉法院和上议院上诉 ;对治安法院的裁判 ,可以分别向刑事法院或者高等法院以及上议院上诉 ,但是 ,二者的程序规则不完全相同。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英国上诉制度逐渐向大陆法系靠拢 ,最近英国政府再次提议进一步扩大控诉方的上诉权 ,英国上诉制度可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