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在中日两国文学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成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武人形象。这些形象虽各有一番情貌,却都是以厚重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为底蕴。通过考察两书武人群像所体现的道德和才能标准,昭示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2.
边塞诗是唐朝诗歌的独特流派,盛唐边塞诗又是唐代边塞诗的典型代表。盛唐武力强大,士人精神腾越,盛唐边塞诗不仅呈现出乐观主义的基调,还把唐人尚武传统变成了审美对象和时尚内涵。盛唐边塞诗是唐朝新边疆主义的产物,为唐朝鼎盛时期国家过剩精力的显现。盛唐边塞诗彻底地扭转了六朝以降的颓靡诗风,它特有的文化观念,有效地改良了盛唐士人的精神。边塞诗树立了一面崇尚阳刚、标举慷慨的大旗,舍弃了六朝宫体诗的诗歌道路,延续、发展并超越了建安风骨的内涵,属于唐人在吸收了包括罗马、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后所缔造出的新的文化品类。盛唐边塞诗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是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同时体现了大唐风华和盛唐精神的最根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廉来昂曾经指出 :《简·爱》像一个燃不尽的火把。一百多年来 ,不断释放出绚目的光芒。本文试图对《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重新读解 ,揭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宗教、婚恋及文学创作等现实 ,使罗切斯特的精神火光照亮 2 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has positioned itself against the militarized discourse of the Bush-era Global War on Terror (GWOT) by articulating a ‘return to the rule of law’. And yet, the figure of the US decision-maker remains as masculinized and militarily-oriented as ever. I demonstrate this seeming incongruit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first, the decision to render the Christmas Day (would-be) bomber of 2009 to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 decision for which Obama was labelled ‘weak’ (hence feminine) on terrorism; and second, the killing of Osama bin Laden by the US Navy SEALs special operations team, a decision which reaffirmed Obama's warrior credentials, since it proved that he was the ‘strong’ (hence masculine) commander-in-chief. Both ca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hegemony of the masculine ‘warrior decision-maker’ remains privileged and facilitates the re-emergence of the GWOT ‘war machine’, despit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commitment to change.  相似文献   
5.
孙犁的文学创作,自始至终贯穿着内在的转换张力,在题材上表现为从战争到女性的转换,在体裁上表现为小说到散文的转换,在写作方式上表现为从自然到刻意的转换,而根源则在于创作主体的角色转换,即从战士到隐士的转换。孙犁的人生道路并没有超越传统文人的仕隐矛盾,只是在中国现代革命的特殊历史语境下,表现为从政治向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李渔一直是难以获得定评的古代文化名人,而且持论各方常常观点完全相左。钟明奇先生在《重评李渔“帮闲”说》一文中,重申了鲁迅先生的著名论断。但从钟先生所列举的论据来看,仍然存在明显漏洞,结论值得商榷。理解李渔这样的文化存在,必须秉承“了解之同情”的原则。回到明清易代时的生存时空背景,李渔非但不是无耻可鄙之人,相反他是一位为谋求独立生活、自由思考而执着坚持的勇士,是晚明个人主义思潮真正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德川幕府本身的政治体制为下级武士后来的贫困化埋下了伏笔,而下级武士的贫困化又促使其快速发生分化。一部分人开始寻找新的政治结合点,走上了同资产阶级结合并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化的道路历程,从内部为下级武士反幕奠定了基础;而民族危机终于使下级武士彻底与幕府决裂,举起了"武装倒幕"的大旗。  相似文献   
8.
日本被认为是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但是,随着中日不同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日本儒学在许多方面具有与中国儒学不同的性质。武士家训就反映了这一点。儒学自5世纪初传入日本,即为统治阶级所学习。江户时代,武士谨言慎行、遵守礼节的自律与儒家道德相结合,修身之诫在家训中占很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国社会状况的差异,日本儒学的内涵并不能完全与中国等同视之。  相似文献   
9.
《平家物语》所反映的武士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技艺精湛、视死如归、勇武刚毅;忠义报主、重视名利、为知己者死;风流典雅、智勇双全又不失人性温情。此外,通过作品中僧兵与女性形象对武士价值观的映衬作用的探讨,揭示了它们在主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侠的起源是探讨侠的历史演变和侠文化、侠文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考察了前辈时彦在侠的起源问题上的诸种说法,并联系先秦社会历史文化实际和中国侠自身的人格精神及行为规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是中国古代侠的直接源头,其人格精神和行为规范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侠的最原始的、最稳定的质素.刺客人格类型经历了由宗法性武士到非宗法性武士、由成为游民中的一部分到以行刺为手段依附于权贵的角色转换.在由刺客向侠的过渡中,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其服务于权贵的依附性大大减弱,由"失位"而进一步演变为民众的英雄,加之古代"任"的行为观念的滋养、诸子思想文化的人格哺育,形成了中国原始侠的人格精神和侠义观念,遂产生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初的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