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50篇
  免费   1837篇
  国内免费   620篇
管理学   4580篇
劳动科学   717篇
民族学   1686篇
人才学   1686篇
人口学   234篇
丛书文集   16296篇
理论方法论   3984篇
综合类   46317篇
社会学   9587篇
统计学   820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1514篇
  2022年   1335篇
  2021年   1961篇
  2020年   1974篇
  2019年   1663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1479篇
  2016年   1825篇
  2015年   2776篇
  2014年   6012篇
  2013年   4583篇
  2012年   4987篇
  2011年   7592篇
  2010年   7972篇
  2009年   7643篇
  2008年   6641篇
  2007年   4645篇
  2006年   4091篇
  2005年   2997篇
  2004年   3108篇
  2003年   2560篇
  2002年   2129篇
  2001年   1740篇
  2000年   1211篇
  1999年   647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李嘉图笔记"中,马克思已经意识到这是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剥削本质的经济学入口。但是,他更关注这一正确的经济学基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地缺席于可见的近期经济学表象中。马克思发现,一旦李嘉图讨论资产阶级社会中发生的具体经济活动时,这个劳动价值论就会被悄悄遮蔽起来,商品、货币和资本与劳动本身的关系畸变为不同生产物质要素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李嘉图不能理解,资本关系不是物,而是一种支配性的生产关系。他无意间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属于资本家的这些物性对象,本质上都是过去工人劳动的产物。并且,机器和其他生产资料在新的生产过程中的运作,仍然是由活劳动推动的。这一发现必然使马克思走向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3.
杜甫写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5.
6.
7.
新媒体     
"小婚家·爱沙龙"开幕了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的婚姻恋爱系列主题沙龙活动。小婚家,有爱、有趣、有风情,2015年陆续推出"爱沙龙",围绕爱的主题不掉队,情感帮助,你我同行。本期主题你是谁,决定你会爱上谁?(爱情有玄机,认清你自己)【主讲内容】你会了解并学习到:认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性格适合怎样的爱人?最适合你的爱情在哪里?阻碍你寻找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陈翠萍 《生存》2020,(8):0159-015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基于此,本文就如何进行微课教学进行探索,首先分析了微课对语文教学的影响,随后论述了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旨在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革命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应该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历史书写中的“最炫流行风”在今天的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用拆解、谐谑、碎片化、戏拟等方式拉平历史的深度,以“傲慢与偏见”来充抵叙述历史的自信,也经由这种时尚化的叙述使历史以“轻松一刻”的形式实现消费欲望的满足.刘保昌的《楚武王》则疏离“流行前线”,以史料为据,正本清源,守正而出新,为历史“正名”,以彰显历史意识、历史理性的写作姿态,以坚持文学之理想力量的叙事激情,以有文化承担的叙事态度显示出对当代历史小说叙事品格与尊严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