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4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Bel Canto声乐体系的萌芽期,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声乐艺术在宗教与世俗二元文化的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宗教文化中的声乐现象以服务宗教仪式为宗旨,以格里高利圣咏为中心,围绕对圣咏的修饰和扩展,逐步体现着作品体裁、表演形式以及歌唱技术的全面复杂化趋势。而世俗文化中的声乐现象在充分展示世俗文化特征的同时,又无法避免地接受强大宗教文化的浸染。二者在对立与并存中共同推动着Bel Canto声乐艺术的系统化构建,为Bel Canto声乐体系的主体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如果将信仰作为一个思考的对象,会发现对于信仰自身而言,其超越性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处在具体境遇之中的人而言,信仰的这种超越本身就带着世俗的气息.因为人首先是需要维持生命的活物,信仰在最初正是要给人以继续存活的胆量,而当人开始为自己的本性担忧的时候,信仰又为人提供一种更高的标准以提升对于自我的认识.于是,从生存的困境到精神的绝境,信仰往往是人的希望的一种寄托.而在最深刻的层面上,信仰是用绝望中的希望在世俗中建构起一种超越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重视世俗生活和人的现实享乐,把对财富的拥有看作享受的根本基础,驱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为近代科学精神的塑造奠定了实践基础。人文主义唤起了人们探求人自身和客观世界的奥秘,用理性的眼光观察世俗的社会生活,用求证试验的方法验证真理。人文主义否认权威;追求知识,捍卫真理,从而塑造了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霜枫 《女性天地》2005,(4):32-34
当“全职太太”逐渐被中国人接受的时候,更加挑战世俗观念的“全职老公”也出现了。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及“经济条件允许时,您是否可以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时,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被调查居民表示赞成,52.6%表示不赞成,6%不置可否。而有意思的是,有四成男性表示可以回归家庭,仅比女性低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人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不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种现象,除了男性的意愿之外,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源于女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年轻女性在琐事上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5.
吕洞宾是传说中的神仙,但其诗歌却含有丰富的世俗意义,既是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大众心理的体现。其诗作中的道德观念,尤其与俗世相通。即使看似超越现实的诗作,也是人们对本体生命关怀的写照。特别是吕洞宾诗中的剑仙形象,乃是人间矛盾冲突的倒影。  相似文献   
6.
世俗人生的表现是文学传统中不容置疑的存在 ,然而 ,共和国成立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只因激进话语的霸主地位而被强权扫地出门 ,消失于文学地平线。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文学多元格局的逐渐形成 ,对普通百姓世俗生存境遇的书写已经成为了几代中国作家 ,特别是年轻作家群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 ,成为了文坛颇具争议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谁家有女初养成>,是一部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潘巧巧沦为杀人犯的过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少女潘巧巧命运相关的人物,他们或温情脉脉极富爱心,或十恶不赦愚昧至极.他们共同造就或目睹了潘巧巧的悲惨命运,但同时,他们也在完成着各自的悲剧人生.作品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感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世俗画,揭示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面对城市的喧嚣与动荡,王安忆以一颗平常的心,真切地书写市民阶层的苦与乐、悲与哀。在多元化文学大潮的冲撞下,她坚决地抵制了媚俗化,敏感而诚挚地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对于城市世俗生活,王安忆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作为一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女性的知觉与意识,女性在作家的文本中有着突出的份额,而且往往成为王安忆城市叙述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世俗权力制约机制这一"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中西方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生态诉求,即追求权力享有主体之间(王族与贵族或神权与王权)的平衡。而中西方在世俗权力制约机制上,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制定原则方面等都有较大差别。因其涉猎范围较广,如从礼仪制度方面切入,有利于我们从微观角度更好地把握彼此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加确切明晰中西方古代权力运作模式。本文以封禅和加冕为代表,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过程,史实以及流变,分析以其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制约机制对于相应历史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单一或者分散化机制,无法满足保护的要求。多元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以民间法、宗教等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传统生态知识,或者社会学所称的地方性知识、乡土知识。具体表现为国家法方面,制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民族地区加强地方性立法;国家法、民间法、宗教的衔接方面,加强民间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的衔接,国家法对民间法效力的确认,民间法与宗教无力解决的事项,由国家法提供支持;继续发挥民间保护机制与宗教保护机制的作用,而不应该仅仅依靠国家保护机制。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保护机制、以自然圣境为代表的宗教保护机制、主要规范为世俗意义上的民间法的民间保护机制等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