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报载,在雾霾严重的当下,浙江杭州临安旅游局近日推出了"临安好空气罐头",这种"罐头"装在一个玻璃瓶里,内装200毫升空气,售价10元,使用方法为开瓶即闻。临安旅游局为此还成立了课题组,专门研究"空气罐头"的生产、包装、营销等问题,临安旅游局市场开发部门的人士介绍说,这种"空气罐头"主要在临安天目山、太湖源等污染少、空气质量高的景区采集而成。他们叫卖"空气罐头"对外营销景区的空气,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通过这种创意新颖的方式为旅游景区营造良好的生态品牌效应,提高优良环境知名度,为旅游景区造势,让更多的人来临安旅游,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临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21—23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主办,亚洲绿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协办,木文化网为会议支持媒体的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临安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继2005年北京的第一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武夷山的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后,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森林文化问题展开的更深层次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临安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本文选取市政府所在地锦城方言为代表,在多次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依照归纳整理的锦城代表点同音字汇,运用方言学理论从古今两个视角阐述临安方言的语音特点,同时选取於潜调查点——西天目和昌化调查点——龙岗,来揭示临安方言的内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朱溢 《学术月刊》2023,(10):168-180
宫城营建是南宋政权充实临安都城功能的首要环节,却因其空间特性而面临多重困境,宫城各项功能的完善、整体格局的形塑深受这些因素制约。临安宫城早先在作为行宫时,就已出现一殿多用的现象,在宫门的使用、机构的安置上也有反常之处。作为第二次绍兴和议后宫城营缮最重要的工程,两座前殿主要用来举行各种朝会,其实施过程多见北宋旧制与现实空间因素的冲突、妥协。特别是主要承担礼仪功能的“射殿”,除了采取一殿多用的旧例,还因为规模有限、设施不全而在使用上捉襟见肘,这在绍兴十五年的元会礼仪中有充分体现。经过高宗朝的营建,临安宫城的格局大致定型,其空间结构相当于北宋宫城的内朝,外朝的建筑实体不存,其功用得到了保留,被整合进缩小的宫城中。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08,(43):23-23
不花钱就能住上新楼房——是农民捡了个大馅饼,还是企业在打"擦边球"?这是浙江临安市立塔村与联众集团企业探索的"联众模式"带来的争议。从10月16日至11月3日,《农民日报》连续刊发5篇文章,引导社会各界就此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明隆庆刻本《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实为话本小说,与有关道济禅师以及南宋禅林的可信史料相比对,我们可以修正该刻本的一些文本错讹,进而推断话本关于济公家世和生平基本履历的叙述符合史实。话本涉及的临安高僧群,多数实有其人,有关他们的叙述虽经过一定程度的改编,但这种改编准确地反映出南宋禅林的人事背景,并非后人所能措手。话本还涉及众多“太尉”,其实际身份应是南宋的贵戚、武官,且太尉如此之多,乃当时特有之现象,话本的有关情节自然也是宋人所编。故从内容而言,这基本上是一个宋话本。  相似文献   
7.
2012年,全国多个城市要求拾荒者持证上岗,引来一片热议。为此,记者实地探访了最早推出类似措施的浙江临安。结果发现当地8年前“收编”拾荒者的政策,早已在无声无息中不了了之。临安的这一政策为何进行不下去?临安的拾荒者们对“持证上岗”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相似文献   
8.
两宋三衙诸军皆驻扎于京都,担负扈卫帝王、卫戍都城的重任。北宋殿前诸班直之殿前指挥使扎营皇宫之内,其他班直则主要于宫城东西两侧的里城、外城扎营,呈拱卫皇宫之势。殿前司诸军多驻扎于开封外城之西南部,尤其是外城西南门安上门以里邻近地区。马军司、步军司诸军则主要驻扎于开封外城之东南部及开封南郊地区。南宋三衙诸军在临安的驻扎,以城郊为主,其整体态势是东西并重,尤重城东,以城北、城南为辅。最精锐的殿前司诸军十三个军当中的游奕军、选锋军、前军、后军、右军、护圣步军共六个军,以及策选锋步军、神勇步军、水军之大部、中军步军一寨,都集中驻扎于临安东门候潮门、新开门、崇新门、东青门和艮山门内外的城东与东郊。中军步军一寨驻扎东便门以西、皇宫南门附近,直接拱卫皇宫。殿前司中军、左军、策选锋马军等部分兵力驻扎在临安西门钱湖门、钱塘门内外的城西与西郊,北门馀杭门外则驻有神勇马军、护圣马军各二寨。步军司诸军五个军都驻扎在临安城西与西郊,特别是钱湖门内外的铁冶岭、钱粮司岭以及临安西北郊的西溪等地。马军司诸军六个军本驻扎于西溪,移驻建康之后其主力五个军驻扎于建康东门、南门之外城郊各要地,一个军驻扎于城内,以行宫为中心与建康都统司诸军呈互相制衡之势。  相似文献   
9.
申小红 《船山学刊》2011,(2):163-166
绍兴八年(1138年)前,南宋政权在选择都城时,朝中大臣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它们都易于控制富庶的江南。经济及交通等因素不是决定两者谁作为都城的首要条件。建康的优势在进取,临安的优势在防守。南宋政权定都临安,除了实力不济与气候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文化审美情趣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临安府地区农业史上的变革时期,人口数量、土地垦殖、水利设施、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都较前代有了较大的变化。临安府地区农业空间分异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空间差异所致,其中临安府江内地区以不断拓荒、精耕细作的汉地农业生产方式为主导;临安府江外地区以世居民族的梯田稻作模式为代表,更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江内平坝众多与江外崇山峻岭的自然地理形态以及不同的人文环境,造成了该地区农业主要构成要素的沿江南北空间差异分布和内部山坝结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