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婷 《兰州学刊》2004,(1):130-132
作为“民事诉讼脊梁”的证明责任分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不可移易的重要地位 ,有学者甚而将其称为民事诉讼的“世纪猜想”。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渐进 ,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无疑是司法改革的焦点所在。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明责任的分配缺乏明确肯定之规定 ,致其陷于混乱的困境。立法滞后 ,证明责任分配权滥用 ,既有违立法初衷 ,又游离了法制轨道。有鉴于此 ,本文就证明责任分配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以求鉴于贤明。  相似文献   
2.
举证制度关乎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与否 ,庭前证据交换是举证制度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现行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纰漏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审判实务的角度阐述了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第11条第1款所规定的“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不是经济犯罪,而是不作为犯罪,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不能说明或拒不说明其来源,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此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威信。从证据方面看,因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不负有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证明论中,涉及举证、证明、提证等概念。由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同,难以取得较一致的认识。举证,重点在举,提出、拿出;证明是证实、查明,侧重于结论;提证是收集、调取及审查核对.司法机关、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不同诉讼环节上,在这些不同的方面职权、职责、权利、义务是不同的.简言之,可用“谁主张,谁举证”,“谁结论,谁证明”,“谁审查,谁提证”的公式来概括。明确这些概念及其区别,对于深入研究刑事诉讼证明论是必要的,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对案件处理结果只有案件已整改后的结案和符合撤案条件的撤销立案两种形式,无法涵盖所有案件可能的状态,也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劳动关系处理。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探讨了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增加中止案件办理时限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需要案件中止的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史上的不少空白.但由于此书成于众手,错舛之处亦在所难免,按页码顺序从该书中可拣出除刘禹锡部分(刘禹锡部分有另文论之)之外的、有明显误漏的注释十二条,并有翔实的史料可为此举证.  相似文献   
7.
举证时限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证据举证时限制度的确立是2002年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亮点,这一制度的确定对我国民事诉讼审判工作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举证时限制度基本含义和制度价值的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作为审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证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的双重价值。多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证据交换程序并未有效发挥作用。应当通过提高立法阶位、完善证据交换程序规则体系、建立科学的证据失权制度等,使证据交换制度更加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邮政通信网现状及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探讨适合现代化邮政通信网发展的目标和原则 ,并从经济学角度 ,提出加快邮件传递时限、建设信息系统、发展业务和培育市场等完善邮政通信网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完善行政诉讼举证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就是要通过行政诉讼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设立,直接关系到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能否得到实现。行政诉讼法关于举证制度的规定,由于立法技术上存在一些缺陷,容易使人对法律条文产生歧义和误解,比如:行政诉讼法关于举证时效的规定既不全面也不清楚;关于补充证据没有规定其条件、时效等重要问题;对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范围、条件、目的等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不及时对上述问题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将使得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