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6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4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1082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拼音方案》及其正词法是国家语言法律规定的拼写和注音工具。它具有音素化、拉丁化、口语化和词式化的性质。要破除阻力,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走出家庭、追求信仰、投身革命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一群体成员的革命书写中凸显出近乎于宗教虔诚的革命领袖崇拜倾向,其精神构成中内涵着强烈的领袖情结。在延安女作家的领袖崇拜话语中,可以梳理出情感逻辑、信仰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的非理性因素。处于政治权力边缘的延安女作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精神价值,借助于革命叙事有限地、部分地实现了介入公共政治生活、间接获取政治权利的欲望;她们对于领袖人物的崇拜与书写,是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诗歌一般拥有新鲜的、独特的想象、又常被说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而且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练。比喻、象征等手段用得多而巧妙。但是在视觉方面,诗人也有所创新。这表现在书写形式变异的英文诗和中国的回文诗。本文通过分析麦克高夫和卡明斯的两首英文诗,以及苏轼等人的回文诗,探讨中外诗人力图通过书写形式的安排,从视觉方面展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日本早在 16世纪中叶就从西方吸收外来语 (主要是指从欧美各语言中吸收到日语里的词汇 )。外来语引入伊始一度采用汉字、平假名、片假名来书写 ,很混乱 ,直到二战后才统一为片假名 ,国语审议会还规定了由字母转化为片假名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水族古文字是一种发展不成熟的文字,在从“酉、鸡”字形书写特色,探索水族古文字的一般规律以及与甲骨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GH高浓缩汉语拼写方案”是在《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设计的可以一一对应替代现行汉字,又实行词式书写的计算机用汉语拼音文字。它的原理要从拼写结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码设计等4个方面去理解。现代汉语中每个带声调的音节的读音都有相对应的高浓缩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8.
疾病书写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发展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联结人与社会、反映政治进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疾病书写的分析,既能了解作者个人的道德批判,又可窥探当时的社会伦理观念。梅尔维尔在其早期创作的"波利尼西亚三部曲"中展开了诸多与疾病相关的书写,其中对个体疾病、群体疾病和特殊疾病三类不同疾病的书写分别折射出作家对身份问题、殖民问题和种族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殖民者身份困境的焦虑、对殖民主义反向冲击的担忧,以及对传统种族优越论的保留态度。"三部曲"中的疾病书写既体现作家的进步性,也反映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几十个品牌,几百种机型混战一片,国际品牌攻城掠池,本土厂商占地为王,中国投影市场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可谓风生水起,战鼓声声。在起伏的市场浪潮中,澳视公司始终紧跟潮流,赢得一批忠实的用户。  相似文献   
10.
石黑一雄的作品《被埋葬的巨人》以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展现了英国民族塑形时期的一段晦暗的历史图景,背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历史思维和文学想象方式。作品通过展现记忆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通过时空并置的记忆书写,挖掘了历史断裂处的沉默话语;通过书写不同个体的记忆,呈现了多重历史意识和声音。正是在这种书写方式中,石黑一雄达到了对话历史、反思历史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