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检视人类经济及企业活动圈内外的各种循环 ,说明循环的普遍性 ,然后从单向因果循环的五行逻辑推演 ,陈述五行在经济及企业小严谨循环上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隋唐时期,相术在社会生活中异常繁盛,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术数。隋唐相者来自各个阶层,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大致可分成职业相者和业余相者两类,他们所用相法大都以形貌、骨法为主。相术深深植根于隋唐社会的肥沃土壤,广泛应用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对当时政治人物的选拔任命或谋夺政权产生了深刻又广泛的影响。阴阳五行是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唯物观和方法论,也是构建隋唐相术文化的理论内核之一。隋唐相术既蕴含有一定的科学合理内核,然亦不乏封建糟粕,唯有厘清其精华与糟粕,方能真正揭开阴阳五行和隋唐相术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水为万物之源,具有众多的矛盾统一性,如生与死,动与静,有与无,刚与柔,净与污等.随着对水认识地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心性也随之渐变,从水灾恐慌到自然敬畏,再到水性崇拜,认识与心性的慢慢积淀,又通过演绎、归纳、抽象而逐步发展、成熟,而产生了阴阳五行,风水文化等,也形成了道家有无相生、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哲学观.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44-249
汉语颜色词是人们用来表达色彩范畴的词汇集合。但在中国古典韵文文体文学作品中,具体语境下有些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的含义。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6部韵文文体作品中的颜色词,探寻颜色词非原型语义的产生机制,并重点分析其中具有文化内显义的颜色词,从而判定组成"五色"的颜色词系统。  相似文献   
6.
对于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史书一般把其放在西汉《春秋》学脉络下进行叙述。其实,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来看,都应该把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置于西汉《尚书》学的发展过程中加以研究。与《洪范五行传》相比,刘向对于《洪范》学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把《春秋》学引入到《尚书》学中,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尚书》学;二是在解释《洪范》“五行”时用五行相生说取代了五行相胜说;三是在《洪范》“五行”“五事”“皇极”的关系中更加强调“皇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鲜卑拓跋部传统的西郊祭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化历程。祭天地点由早期的不固定转为固定发生过多次历史转变。始祖神元帝首次祭天选在夏四月,很可能与汉文化的历法思想密切相关。天坛四门的四种颜色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但追究源头则来自汉文化的五行思想。尽管道武帝皇始元年已经成为天子,但是在举行西郊祭天时则以"可汗"身份。这说明拓跋珪在北魏政权内,具有"天子"和"可汗"两种不同文化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相传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是八字算命理论的集大成者,因而他在算命学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有关徐子平的相关记载却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对于有关徐子平的各种事迹进行了辨证,判定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皆属子虚乌有,这些传说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  相似文献   
9.
五行学说进入天人合一范畴后,在历史观方面表现为五德终始,在施政观方面表现为月令说,在黄老医道观方面则为《素问》所系统发挥,运用五行关系模式说明人与天的相通。《素问》天人相合关系单向性的特色是天能感人而人不能感天,在有为中通过五行理论运用天道,以天道的周备性论证人功能机制的统一与完美性。  相似文献   
10.
"性天思想"是一个以"天—命—性—道—教"为心性论基调的思想模式,重点在"性"与"天"。它所要讲的是"性"的起源,所要解释的,是心性问题,以及如何"存养省察"的修养功夫。它系统地解释了宇宙道德生命是上天降命、赋予人性而衍化的原理。人们通过诚、敬之道,尽心、知性、知天,而能以天之德为法则,致力于使道德生命与"天"合而为一,达到形上与形下的超越性统合,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人人成圣成贤的社会终极目标。这也是思孟学派建构道德圆满形态之理想社会的重要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