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煮石 《当代老年》2007,(4):16-17
曲喜胜以前是北京一家企业的电气工程师。10年前,年近半百的他因企业效益不佳而下岗,在北京什刹海公园经营小游船生意。他经营的小游船是带顶篷的玻璃钢船,造价五六千元。靠着这船,他每年大约收入六七千元。  相似文献   
2.
计小为 《北京纪事》2011,(8):107-108
什刹海,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自然景观,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它附近的旅游观光处:恭王府、郭沫若故居、荷花市场、鸦儿胡同6号萧军故居、宋庆龄故居、鲜为人知的毛主席当年在北京搞革命常去散步的侯位胡同(尽管已因修建卫生部招待所被拆掉、消失了,但从广化寺和招待所东侧仍可依稀辨认),以及剧作家计红绪创办的艺术小村饭庄……都是耐人寻味的音符,令人流连忘返的遗址。  相似文献   
3.
Some people describe Shichahai as "one of the sexiest areas in Beijing ,"as it boasts water,a lake,bridges,bars and people,Lotus Blue Bar,located near Shichahai Lake,in northeastern Beijing,is famous for its Thai-styled dishes and international cocktails,which are served until the wee hours of the morning,Don't forget the sweet sound of live music.  相似文献   
4.
侯建中 《北京纪事》2013,(2):107-111
说起洋车并不是现如今什刹海“胡同游”拉着老外串胡同的三轮车,而是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车,因此也叫东洋车。最先引进的是上海,当时的东洋车车身很高,木头车轮包铁皮,走起路来哐啷哐啷响,颠得厉害,坐着很不舒服,一般人都不愿问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什刹海地区为例,研究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凝视。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凝视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元素主要有胡同、四合院、恭王府、三轮车、老字号、银锭桥、酒吧和寺庙等。游客类型的差异影响游客凝视的内容,文化型游客和观光型游客对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的感知体验要显著高于休闲型游客。游客凝视一项综合性的文化工程。游客凝视是一种权力,游客通过这种权力途径和权力行为参与到旅游地的社会性建构当中。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传承了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主要有留住居住于此的老北京人、增加一些具有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性活动和文化表演等。游客对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凝视,除了什刹海历史街区外,还有故宫、前门大栅栏、天安门和南锣鼓巷等。  相似文献   
6.
张田 《北京纪事》2015,(9):109-112
北海公园北门正对着北京最美的后花园--什刹海,因此这个门也就成了游人出入最多的大门之一。就在离这个门不远的文物研究所里,人们总能看到一座保存完好、高大雄伟的琉璃阁。这座琉璃阁其实就是北海公园内“大西天”景观中的一处建筑,但因历史原因,它现身处于国家机构之内,正因如此很少有人看过它的全貌,了解它的历史。笔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对它及它所在的大西天的前生今世有了一定了解,下面我就来讲讲它和它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北京什刹海地区中外游客抽样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什刹海地区的中外游客进行的抽样调查,应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中外游客对什刹海地区不同的认知和旅游方式,并对该地区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吕静  乃迪 《社区》2005,(18):50-53
享誉中外的什刹海坐落在京城的中心,紧傍在北京中轴线的西侧。在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里,有18条蜿蜒曲折的胡同。那一条条幽深的胡同,像是一面面映着历史的镜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宗教典籍,考证"白纸坊"在元、明两朝的性质与所指地域的巨大差异,对"居庸关"的语词含义做出新的解释,提出关于"什刹海"语源的推测性观点,以期匡正涉及上述地名问题的某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什刹海地区地处京城中心地带,人杰地灵,很早即是天下文人墨客汇聚之地。自金代在此设立中都以来,这里便成为首善之地,引领风气之先,学校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民国时期,众多有识之士纷至沓来,兴办学校,教书育人,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凝练出重视中西文化交流、强调爱国思想教育、注重近代西方科学知识传播、倡导平民教育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中,具有兼容并包、和谐共存,服务大众、有教无类,顺应世变、与时俱进的三大特征。什刹海地区名校名师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当下什刹海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