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总是讲述别人的故事,今天也说说自己吧。"北京市委宣传部机关工委专职副主席张传武打趣地对记者说。2014年1月,张传武赴新疆和田任援疆和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和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一职。挂职以来,张传武经常在当地寻访、挖掘一些典型人物,然后将他们的事迹总结撰写成宣传资料,提供给记者或作家、文艺工作者。在张传武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宣传得好,故事讲得精彩,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很多人。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本书撷取的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时期的典型人物。没落的晚清当然是渐行渐远的背影,而扑面而来的则是与以往不同的民国面孔。作者以学术情怀追求大众趣味,语言简洁生动,力求"雅"而不"曲高和寡"、"俗"而不"下里巴人"。选择人物一生中的重要基点和拐点,高潮和低谷,进行发掘、揭示和点化,有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不描写人物的心理流程,不直接揭示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作家往往寓褒贬于笔墨之外,其所塑造的人物,宛如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熟悉他们,但不一定了解他们。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现实主义文学在典型人物塑造方面的检视,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规约下,典型人物的塑造各有其特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文章认为,从历时性看,30余年积累的经验,使对典型的塑造不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观念上都有所突破,走的是一条不断完善之路。典型塑造不断摆脱依附在身上的异己之物,走出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类型化的阴影,向独立和丰富回归,从而寓示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具有的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是继张爱玲以后,又一个以女性形象塑造见长的作家。以《台北人》小说中的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为例,笔者尝试着从白先生对尹雪艳形象的塑造来细究这个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与意义。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的目的可能根本不在于描写人物的容貌和生活。容貌和生活总是鲜活的,鲜活的东西总会老去枯萎。而永远的尹雪艳,也恰恰因为“永远”,因为这个几乎是失败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单调与空洞。  相似文献   
6.
人物事迹材料,是专门用于介绍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它常用最感人、最突出的典型事例去表现人物的本质。有些事实只是偶然的、暂时的现象,并不能反映人物的本质。我们要选择那些能够集中体现人物本质、在同类事实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迹材料,也就是最能体现典型人物本质的事迹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中存在着三个问题:1.未能正确认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关系;2.错误地认为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生活;3.未能正确认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7,(6S):14-14
典型人物:闫岭,某知名猎头公司汽车人才事业部项目经理,猎头顾问,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强电专业,拥有国际职业培训师资质,获得上海交通大学MBA培训证书。历任创维集团、东菱集团、德国莱茵TUV等知名企业生产部长、销售经理、市场部经理等职。具有丰富的职场经验,对多个行业都有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受众是接收信息的终端,只有真实感人的人物和事件才能被受众认可和接受,真实和感人,是典型人物具有生命力的双翼.  相似文献   
10.
典型人物报道在提供一种社会规范的同时,还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通过典型人物的言行展示一种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只有不断地从宏观关系着眼,把握其对人类本体存在自我解放功能的文化意蕴,进行全面的研究,引出其规律,才能使典型人物报道常报常新,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