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洗脚离田,开始进入城镇生活。尽管这些人的户口已经实现了“农转非”,从制度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是市民了,但要想真正融入城市,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恐怕还有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2.
王鹏 《社会》2017,37(5):217-24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户籍人口实现了身份转换,成为制度认可的新市民。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即使户口状况相同,"新市民"与"老市民"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的结果显示,"农转非"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受到制度性或非制度性歧视,且歧视程度随着分位数的变化呈现倒U型趋势。同时,"农转非"人群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歧视降低了自致型"农转非"人群相较于城市原居民的禀赋优势,而外致型"农转非"人群则面临人力资本劣势与就业市场歧视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转非子女、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家庭在城市上学的子女等城市新移民子女大量进入城市,已经使我国城市基础教育的学生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新移民子女作为城市基础教育中一个情况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不仅要求平等的政策对待,而且更需要学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城市基础教育应该重视这种构成变化及其给城市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和行为,为城市新移民子女提供平等的、更好的、有效的服务,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以真乱假     
今天去采访著名歌手许巍老师,许老师目前生活在北京西郊的一处安静的地方,平时的生活状态跟当地城乡结合部的农转非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他是非转农。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路边,晒太阳。  相似文献   
5.
国利 《老友》2009,(6):41-41
多年来,我与老伴一直坚持着下跳棋的活动,我俩成了名副其实的"棋"迷,因为它给我们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记得那一年,按政策家属"农转非",老伴便走出农村进了城,成了吃商品粮的。她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为给她解闷添乐,我买了一副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年代,限制户口迁移自由的现代户籍制度造成很多夫妻两地分居。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给社会、家庭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麻烦。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户籍政策,有条件地、分期分批地解决了此类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国家对干部职工的关怀,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郊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逐渐凸现.本文以对浙江杭州滨江区农转非人员的社会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农转非人员的就业现状、未来机会和能力,并对这些人员实现就业的制度障碍和能力障碍进行分析.从政策取向来看,各级政府不仅要关心农转非这一特殊群体的当前就业和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高他们未来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许岩 《人口与经济》2022,(3):130-148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间巨大的工资差距是关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在农业转移人口大规模市民化的背景下,获得城市户口的“农转非”居民能够实现与城市居民在工资收入上的经济同化吗?以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的形成与弥合为线索,搭建了一个分析和讨论“农转非”居民能否实现工资同化的理论框架,并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城市居民数据,通过Oaxaca-Blinder工资分解、倾向得分匹配(PSM)等多种实证工具考察了“农转非”居民工资同化在时间维度上的动态过程,以及这种动态过程在不同所有制部门、不同“农转非”亚群体中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完成工资同化的制度诱因;在市民化之后,随着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逐步消除,“农转非”居民能够逐步实现与城市原住居民的工资同化,但大约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在异质性分析当中,公有制部门“农转非”居民以及由于土地被征用而实现“农转非”的居民完成工资同化所需的时间更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保障工资收入公平方面具有巨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市民化应该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支...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城镇化中农转非居民集中居住在地方政府安排的社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社区管理中的新现象.本研究对农转非柳背桥小区居民调访,发现其法律意识表现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明显,以及农转非社区教育管理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半融入”与“不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农民、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社会,已成为当前学术界、传媒及政府政策研讨的热门话题,2011—2015年实施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在城镇化管理部分专门提到了农业转移人口如何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的问题。所以,农民、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或社会融入,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笔者组织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2009—2010年在广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外来农民工所遇到的不融入问题、农转非人员遇到的半融入问题,同时针对这两个不同社会群体所遇到的不同社会问题,在政府的制度设计上提出具体的社会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