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认是获得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较之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确认程序由于法律规定的简陋、粗糙,现行的确认程序中存在违反自然公正原则,作为前置程序阻碍赔偿请求人踏入国家赔偿的“门槛”,先行处理程序、决定程序可以解决专门确认程序要解决的问题。《国家赔偿法》在修改时应当取消赔偿义务机关自己确认自己违法必须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赔偿立法模式不利于实践操作,关于赔偿范围的规定与实践相脱节.应当扩大刑事赔偿的范围,将超期羁押、限制人身自由、轻罪重判、精神损害赔偿等纳入赔偿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刑事赔偿归责原则是刑事赔偿法律的理论基石,是国家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的最根本依据。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是刑事赔偿法律规定的、决定司法机关承担刑事赔偿责任所必需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是决定刑事赔偿的判断标准。刑事赔偿归责原则决定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我国的刑事赔偿法律应确立以无过错原则为基础、以违法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并确定相应的构成要件。免责范围应严格限定。  相似文献   
4.
刑事赔偿范围在表征上为深度和广度,即反映一个固定的、特定的“量”,可以作数理上的解说,虽然能够标示“质”的内涵,但却不能动态地跟随社会的发展。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范围的调整应是动态的机制,并保持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我国刑事赔偿范围带有时代的印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与公民权利救济不相对接的情形,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并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的救济,有必要对刑事赔偿范围作理论以及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刑事赔偿程序是指解决刑事赔偿纠纷所应遵循的程序,是刑事司法侵权受害人实现刑事赔偿请求权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刑事赔偿程序不仅仅是国家刑事赔偿责任的实现过程,更是受害人所受损害得以救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德良 《现代妇女》2014,(9):128-128
刑事赔偿程序作为实现国家赔偿的程序性规定,保障者公民能够便捷、高效、全面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使公民受损害的权益得到及时的救济。刑事诉讼赔偿程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完善。刑事赔偿在程序上的不足希望能够通过诉讼化使其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改观,以诉讼方式为基础进而完善刑事赔偿程序其他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由于弄事赔偿程序中的具体数额,对受害人损失的补偿程度,以及法律程序都没有相关规定。因此,刑事赔偿程序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受害人获得刑事赔偿的多少及难易。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法》开宗明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目的在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的突出体现。下面笔者就公诉过程中的刑事赔偿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与同行们商榷。一、在公诉过程中引起刑事赔偿的原因l、对于已经批准逮捕的不起诉案件的赔偿问题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对于不起诉的案件,被不起诉人能否申请刑事赔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偿应视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完善国家刑事赔偿程序立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赔偿法》确立了我国国家赔偿制度 ,其中刑事赔偿程序法律规范占有重要地位 ,但存在不少缺陷 ,如赔偿义务机关多元化 ,赔偿机关权力过大 ,程序复杂繁琐 ,环节过多 ,缺乏配套立法等。应坚持程序公正原则 ,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原则 ,先行自由选择原则 ,强化司法救济原则等来完善国家刑事赔偿程序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赔偿法的不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已经成为刑事司法赔偿领域中的一种常态。但是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难于操作,导致现实中赔偿案件的处理方式过于随意,难以把控。本文主要分析和解剖刑事司法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刑事司法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