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本身蕴含着大量的社会细节和丰富的社会史资源。文章以河洛地区的方志为基本史料,对其所记载的列女进行群像分析,根据具体语境将列女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分别进行阐释,力求细致地展现河洛地区列女的构成情况及生存状态,从微观层面上窥探当时的社会气象。  相似文献   
2.
系统的、与文字版《列女传》配套的《列女图》在西汉成帝时期产生,成为一个有特定所指的系统的女性故事集,在儒家教化体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在《列女图》的创作、应用与女性对《列女图》的接受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体现。六朝时期《列女图》在绘画领域成为主要题材之一,相关的文献及出土文物显示,《列女图》在日常应用也极广泛,尤其是成为贵族、皇室女性珍视的重要教育文本。这对于我们了解此时期女性接收道德教育的途径与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4.
"列女"群是史书记载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通过对清代松潘县"列女"群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节妇的出身主要以贫困家庭为主,受到"汉番"杂居的影响,节妇普遍比其他地区更为保守。同样在节妇旌表上,松潘县社会更倾向于接受保守程度更深的节妇;其次,烈女主要集中在社会动乱时期,且更加容易被官方褒扬和祭祀,而在贞女方面,在强烈自我认同的态度下,贞女往往不会改变其意志,尤其在改嫁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记载和颂扬古代女性事迹的《列女传》,历史上共有12部。通过对比分析,《后汉书·列女传》和《宋史·列女传》中的列女性格相差较大,前者中的列女们大多自信、开朗、率性,后者记载的列女们却多保守、温顺、幽怨,而影响她们性格形成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相差较大,以此进一步折射出汉朝女性地位要略高于宋朝女性。  相似文献   
6.
王志跃 《天府新论》2011,(3):133-136
由于我国古代各地列女所受教育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对某一地区列女教子的情况进行考察,即可以小见大,从而管窥我国古代所有列女的教子情形。探讨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列女教子的环境、内容、方法和结果,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列女教子时,在教育环境上将出外就傅和在家学习相结合,在教育内容上有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和行为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严慈并举、教以勤奋以及言传身教等。但也存在闭门课子、教育职业狭窄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阳湖张氏闺秀是常州文化繁盛的结晶,张■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她的生平与子女情况、在京城与闺秀潘素心和沈善宝的交游情况一一得到再现。并且她的诗词中唱和酬赠、感离伤病、关怀时事等主题的作品颇具特色。将张■英生平与创作置于清嘉道时期,其在闺秀创作家族化、地域化及其操持名媛诗歌选政等领域的典范意义便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8.
列女以恪守贞节为标准,她们是封建社会中妇女道德教化的楷模.清代甘肃妇女因处偏僻之地,少数民族众多,中原文化所倡导的理学贞节观虽受到不同边缘文化的冲击,但在这片土壤上却出现了成千上万名贞节烈妇.本文从时代背景、明清移民、各级政府举措和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分析了甘肃列女群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独特原因,以论证理学贞节观对清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晋中商人的家庭结构与晋中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中地区地方志中的人物、孝义、列女等卷内容和作为民众意识文本的祁太秧歌对于研究晋中商人的家庭结构和分析晋中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些文献反映了继嗣制度、缺损家庭、异常的婚姻家庭状况等极具特色的晋中商人家庭结构。正是由于经商盛行造成的商人家庭成员流失使晋中商人家庭结构经常处于失衡状态 ,这种失衡是晋中地区社会结构失衡的真切表现  相似文献   
10.
《晋书·列女传》中记载了若干有才有识有勇有谋的女性。说明在男性史家服务于道德教化的目的下 ,仍掩盖不住女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