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锐 《华人时刊》2004,(11):25-29
在温州商人创业的真实故事中,经典“烧鞋”版收藏着这帮“中国犹太人”曾经的迷茫和辉煌:1987年8月8日,杭城武林门广场上,愤怒的杭州人点起大火,5000多双温州的假冒劣质鞋葬身火海。温州人那时收获的是嘲弄;1999年12月15日,又是人头攒动的武林门,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再燃火把,2000多双假冒温州鞋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温州人此次收获的是成功。历史在相隔12年后出现了轮回,温州人终于以自己的血汗荡涤了身上昔日的污垢,并挺直腰板走出了国门。然而,正当温州鞋商在域外大展拳脚时,来自“斗牛国度”西班牙的一场“火灾”,又一次让温州人流下了酸泪。  相似文献   
2.
3.
鞋都的迷途     
袁茵 《今日南国》2008,(7):38-41
在古老的乌桥下。流淌着无数传说的乌河已经干涸。乌桥两旁。—边是密密麻麻的鞋材商店。另一边是交错的三四层楼的制鞋工厂。小楼中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日复一日。这是福建晋江陈埭镇——中国鞋都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在桥边并不宽敞的马路上,这个小镇上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昂贵的宝马奔驰路虎、体积庞大的集装箱贷车与各式的“摩的”川流不息。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的成功之道,大多是一个企业家成就了一个企业,双星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最早的制鞋企业,“双星”虽然已有83年的建厂历史,但真正壮大发展却是1984年以来的这20年,而这20年,正是在著名企业家汪海的指挥下,双星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20年代,随着体育运动的兴盛,在一个名叫赫佐格奥拉赫的德国小镇上,先后出现了三家运动鞋作坊。其中有位老板才20岁出头,他起初是一位跟着父亲在街头摆摊的修鞋匠,后来因为看到了体育运动的商机,才大胆投资办起了一家制鞋作坊。  相似文献   
6.
王建平 《四川省情》2007,(12):14-15
成都是中国的五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与广州、温州、泉州并称为中国制鞋业的"三州一都"。截至2006年底,成都市共有制鞋企业1700多家,鞋材等配套企业  相似文献   
7.
8.
本刊2005年第11期曾以《大火烧出来的新思维》为题,报道了中国鞋在西班牙被焚烧以后,许多制鞋企业调整出口贸易的思路。一年多来的实践说明,新思路不仅是应对贸易摩擦成本最低的一剂良药,而且是与出口目的地实现和谐共赢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浩 《山西老年》2010,(3):14-15
我和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冀美莲是同乡。她在世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做鞋的没有也不可能面对面和她说上一句话,但看她演出却不下三十次。最早看她演出是在1946年春节,那时她在太原开化市新华戏院演出。她在晋剧《打金枝》中扮演金枝女。就这一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20年代,随着体育运动热起来,在一个名叫赫佐格奥拉赫的德国小镇上,先后出现了三家运动鞋作坊。其中一家作坊的老板才20岁出头,他起初是一位跟着父亲在街头摆摊的修鞋匠,后来因为从体育上看到了商机,才大胆投资办起了一家制鞋作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