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迩半坡 《职业》2016,(28):42-43
从小到大,每天都会亲密接触"坐法儿",无论是椅子、凳子、马扎还是沙发,是否好看、轻巧又环保,坐得舒不舒适,坚固耐用又易于收纳,则让木作达人们脑洞大开,赋予"坐法儿"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琼林 《人才瞭望》2016,(13):55-56
中国游客的“爆买”让日本百货商场的生意格外火爆,在感叹中国人惊人购买力的同时,“爆买”也引发对中国制造的集体反思. 众所周知,支撑日本制造的即是匠人精神.与日本制造坚定信仰匠人精神不同,中国制造业普遍缺乏这种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而是抱着浮躁的心态寻求速成的捷径,比如盛行的互联网思维.不少中国企业家将互联网思维视为救命稻草,而把像匠人一样追求产品品质的精神抛在脑后.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桑内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在社会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和成果。桑内特对匠人和匠艺的研究也夹杂着自身对于现代社会、机器应用、人类未来等多方面的思考和忧虑,展现出了深刻的居安思危意识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据《史记》记载,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漆园吏"也是庄子唯一的"从政"经历.在管理漆园的实践中,庄周或耳濡目染漆树的种植,熟悉相关底层手工劳作者——匠人.因此,庄子及其后学刻画了众多身怀绝技的工匠,展现了战国时一批手工艺人独特风神,并且在他们身上寄寓了深厚的哲学思想.概而言之,主要有四:无用之用、虚静、自然、得意忘言.  相似文献   
7.
8.
邵伟军 《职业》2018,(24):12-13
我的第一个头衔是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其次才是一名院长。用技校这个平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是我灵魂深处的使命。十多年前,杭州技师学院仅是一家只有不到1000名学生的技工学校。如今,学校已然是一家拥有6000多名在校学生、占地面积近36万平方米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学生生源创新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技术化虽然受到西方人文主义学者的拒斥,但它却是一个客观事实.逻辑上,从广义的技术视野,人类的技术化是人与其创造的技术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人的技术进化与异化并存.历史地来看,人与技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与技术发展史上的技艺技术、机器技术、信息技术三个阶段相对应,人类也相继经历了匠人、工人、信息人三种不同的技术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匡钊 《学习与探索》2024,(3):110-119
先秦经典对于政治治理者形象的隐喻表达,从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出现在较早典籍,如《左传》中的“宰夫”形象;二是广泛出现在诸子书中的“匠人”形象。对于前者,先秦哲人言说较少,其体现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对于后者,言说则极为丰富,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信息。至于庄子著名的“庖丁”之喻,实际上也应被归为“匠人”隐喻的类型。庖人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的“和”,表达了贵族政治间必要的调和与妥协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而匠人则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中新出现的若干要素,如遵循规则、尚贤任能,甚至制度创造等。这些表述提供了中国哲学如何以隐喻的方式传递观点的说理实例,亦揭示了早期政治治理思想演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