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的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好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宝库。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地生命力而且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那么这一教学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中应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在此,笔者对这些问题谈点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同仁方家。  相似文献   
3.
学界通常认为否定词与反问句构成无标记关联。研究表明,由否定词"没(有)"参与构成的是非型疑问句形成反问用法,几乎不受什么条件限制;而否定词"不"参与构成的是非型疑问句形成反问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是:否定词用在"是"前构成轻读的"不是",与副词"还"、"就"等组合,与情态动词组合,句中主要谓词为心理动词或形容词;句中带有强调事情极易实现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将古文中无反问语气标志的反问句当作陈述句进行标点的情况时有所见 ,给正确理解文意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古典文献中的一些实例 ,说明充分注意无标志反问语气对正确标点古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英国18世纪学者塞缪尔·约翰逊以他所编撰的<英文辞典>而在文坛享有盛名.但他于1755年公开发表的<致切斯菲尔德爵爷书>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于后世.该书信文风典雅庄重,句句暗含弦外之音,堪称18世纪讽刺文体的典范.在短短的几百字篇幅内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各种修辞技巧诸如反讽、排比、反问、长句、低调陈述等在他笔下信手拈来,无不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它们在赋予我们审美愉悦的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祈使问初探     
陈颖 《学术交流》2004,(12):156-158
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句子表示的功能并不一定都是疑问句的功能——探询,有些表现出来的是祈使句的功能——请求或希望对方做某事。这样的句子就叫做“祈使疑问句”祈使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以及反问句都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出与其他疑问句区别性的特点并突显出语用学的礼貌原则。通过对祈使疑问句的语用分析,可以更明显地看出它是一种假性疑问句。  相似文献   
7.
19年含辛茹苦抚养严重残疾女儿的陈莉明被武汉市民推选为“漂亮妈妈”。在接受采访时,她却坦诚告诉记者:我不认为我这种母爱值得提倡,这是无奈的选择,我还时常在反问自己,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因为选择了女儿就等于选择了苦难  相似文献   
8.
批评报道的采访 ,常吃“闭门羹”。记者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办法包括反问等 ,迫使采访对象开口说话。为此 ,记者必须正确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 ,抓住要害 ,从新闻受众的角度 ,代表内行、权威和上级机关 ,利用对立面的申诉举报材料 ,利用采访对象自相矛盾的地方等等 ,设置出采访对象不得不回答的反问句来  相似文献   
9.
儿时曾读过一则笑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女子,在出嫁时,因依恋父母而不愿离家,便问其母:"女儿为什么要嫁人?"其母答道:"这是周公制礼时规定的。"我真想杀了那个周公,"女儿说。等到结婚三日后回家省亲,女儿又问母亲:"周公在哪?"母亲反问道:"找他干什么?"我想给他做双鞋。"故事虽然有些搞笑,但却告  相似文献   
10.
汉语会话中有很多应答衔接语用来衔接话轮,表示对对方话语的回应。"嗯"、"噢"、"对"、"是"等是比较常见的较为典型的简单应答词,反问句中的固化结构"谁说不是呢"、"可不是吗"等也用作应答衔接语,它们在信息量、主观性以及会话参与程度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