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谈中国古人的几种梦赵东玉除了有某种严重生理缺陷的人之外,他梦大概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经历。对此,中国古人早已有了较为清醒、自觉的认识。如《墨子·经上》谓:“梦,卧而以为然也。”乃是把梦看做人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活动。《周礼。春官·大卜》云:“(大...  相似文献   
2.
小春 《当代老年》2014,(1):45-45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川页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3.
熊召政 《社区》2014,(14):52-53
在中国古代,尽管当官始终是最荣耀的事情,但人们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最好的职业,却不包括官员。尽管我个人认为,终生当一个读书人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但古人并不这样认为,古人将贤人分为渔、樵、耕、读四种,第四种才是读书人。  相似文献   
4.
古人洗澡,称“浴”。汉代已有“沐浴假”,隔5日放假一天,让住宿在朝中和衙署的官吏,回家洗头洗澡。此日难得,司马迁深有感触,他在《史记》中,每每提及这一天。如《万石君传》记万石君的长子建,官为郎中令,管理宫廷门户,“每五日洗沐归谒亲”。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相似文献   
6.
鼎是商周礼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在它身上,既凝聚了现实生活的世俗性,又饱含古人的文化想象.本文从其创制入手,通过分析上古文献,阐述商周时代鼎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世俗"二元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7.
郑祯玉 《云梦学刊》2008,29(3):93-99
黄国彬《浪鬣的声音》写在夏威夷檀香山威基基(waikiki)海滩,所亲闻目见的洪涛巨浪.为铺垫大洋巨浪的声势,全文五节,前四节分数层翻腾作势,如将军盘马弯弓,故意不发.待到第五节已气盛神足,即拍入正题——太平洋如神驹巨鬣般的伟力、洪音.文势到此,亟力澜翻至最高点,然后戛然而止.古人称此为"题前蓄势":"谋篇之法能以神行者上也.初学未易语此,则当知蓄势之法.行文能蓄势,则神气自足.蓄势在多作翻腾之笔,而翻腾必在题目之前."⑦这样的篇法,重在主题出现前的蓄势,以制造一拍入题的"机会"与"气势".内容绝不能平实,文气更不可局促.因此作者刻意地铺张扬厉,使文势恢宏宽博,文气磅碍澎湃,与太平洋的至尊之势等同.这就是"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③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学术是知识的累积,更是智慧之物,是站在巍巍高山,俯瞰万千河流,看那日月经天.尤其对经典的解读,更要有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气魄,而非是埋首于故纸,于细微末节处下功夫,为考证一字之偏旁、音训动辄千言.陈寅恪讲:"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在我的理解里也大抵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9.
马驰 《社会科学》2008,4(2):168-174
讨论生态美,不仅要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还要关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后发展国家,我们固然要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种种失误覆辙,也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我国古人的生态智慧.要从学理上研究生态美学,就应关注人类文明的转变方式,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关照.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曾按德才差别将人分为四类:"才德全尽 (完美无缺) 谓之'圣人',才德兼亡(都没有)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他认为,用人时要想办法得到圣人和君子; 如果得不到圣人和君子的话,那么"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强调有才无德者断不可用.那么,为什么有才无德者就不能用呢? 古人有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